彝海村脱贫致富一片忙 讲讲那些奋斗路上的小故事

西昌都市报 2019-03-08 01:19 大字

彝海村新貌。 党的政策好,村民的干劲更足了。

清晨的阳光显得格外温暖,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都洒满了阳光,我们驱车缓缓驶进入彝海结盟新寨,一条条错综通达家门的道路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一幢又一幢的彝寨新居错落有致……

彝家新寨美丽大气,幼教点、图书室、农民夜校、停车场等一应俱全,村庄新貌如画卷般展开。黑红黄三色彝文化的点缀将村庄的质朴之美、浓厚文化凸显生辉。

彝海村村民马海列铁给大家讲述着两年来脱贫攻坚的变化。面对焕然一新的家园,老人脸上流露出了幸福的神情。

自强不息

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

彝海村2组党员贫困户吉克达哈,是一个右眼失明的残疾人,全家5口人,3个子女均在读书。过去,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和妻子耕种几亩维持度日。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支持下,2015年吉克达哈开始做土豆生意,除去在外的生活开支,一年下来还有3万多元的收入;2016年,吉克达哈与合作社长期承包20多亩土地,每年也有8000元的收入;除此之外,吉克达哈担任着彝海景区的电管员,每月也有几百块钱工资。如今,他还承包了一些路段工程,今年预计至少也有6、7万元的家庭收入。

“因为右眼失明,导致家里一贫如洗,但党和政府每月都给我补助。如今,大儿子也考上了大学,生活有了大改观,口袋也鼓了起来。”吉克达哈激动地说:“这些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和实实在在的帮助,才让我们这些残疾人的世界也变了模样,我们要知恩、感恩、报恩。”

吉克达哈表示,虽然现在党的政策好得很,但自己也决不当“懒汉”,而是要自强自立,凭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

结对帮扶

让百姓生活富起来

天刚蒙蒙亮,冕宁县彝海村村民马嘿列哈已经在自家的产业基地里忙活起来。气温虽然只有3摄氏度,他却是大汗淋漓,不时用袖口擦拭着额头上的汗。

“党和政府给我们帮扶的力度这么大,省上、州上和县里都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帮助,这在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马嘿列哈深有感触地说。

马嘿列哈在省农科院结对帮扶的支持下,种植了4亩花椒,2018年部分花椒苗已结果;今年,彝海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检,他又在景区的工地上务工;同时,家里也发展了土豆、玉米、肥猪、土鸡等种养殖种植产业,除去成本,今年仅土豆、玉米收入就达到了10000余元,两头肥猪出栏也有3000余元的收益,产业收入超过2万元。

自力更生

贫困村寨焕然一新

2018年,彝海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全村发展花椒种植706亩,套种辣椒种植60亩。辣椒已卖完,花椒已补种,成活率达98%。投入15万元新建30亩土鸡养殖场,试点养殖土鸡1000只;盐井村种植花椒套种续断30亩,预计于明年3月进行补种,在5月左右售卖;勒帕村脆红李种植30亩,套种续断30亩,现脆红李长势良好。

不愁吃、不愁穿,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正在成为彝海村的现实生活。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当地群众不仅学会了各种致富本领,而且更加懂得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个道理。

文/图马青青张华

新闻推荐

凉山州各县市紧急部署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今春以来,凉山州大部分地方气温回升较快,降水相对偏少,旱情持续发展,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目前森林火灾呈集中高发态势的...

冕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冕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