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民族复兴 英雄烈士谱

肥西报 2019-03-01 08:51 大字

谢翰文:钻研理论 坚持真理

新华社电 (记者 白田田) 位于湘南地区的革命老区耒阳市,每年会举办数场“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牺牲在抗日前线的八路军高级将领——谢翰文的革命故事,总是让孩子们“很喜欢、很感动",有的听得热泪盈眶。

谢翰文,又名汉文,号鸿锡,1904年出生于耒阳城关的一个富裕家庭。1919年,谢翰文考入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衡阳新民中学。读书期间,他积极阅读进步书刊,逐渐萌生了“改造社会"的理想。1925年,谢翰文从新民中学毕业返乡,立即投身于耒阳的革命活动,参加了共青团组织。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谢翰文只身潜入衡耒边界的桐子山地区,开展秘密革命活动。1928年2月,朱德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攻占耒阳县城。谢翰文被任命为耒阳县苏维埃政府特派员,负责领导桐子山地区农民起义的武装斗争。3月,他随朱德向井冈山转移,不久被调到红4军第28团任书记官。

1929年后,谢翰文任红5军第4纵队党代表、红3军团秘书长、第3师政治委员、红3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主力长征,途中编写了许多行军快板,鼓舞了部队士气。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哈达铺改编为陕甘支队后,谢翰文被调到西北红军大学担任校务处长。1937年1月,西北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他被任命为学员13队队长,后又调校部任政治宣传科科长。

1939年,庆祝抗大成立3周年时,谢翰文负责举办的“抗大成绩展览会",共陈列出3000多种展品,得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同年,他被评选为全校先进政治工作者。

1941年初,谢翰文任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42年5月,日军对华北的冀中、太行、太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八路军总部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在5月25日的突围中,他和妻子双双被俘。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谢翰文坚贞不屈,最后被日军秘密杀害,时年39岁。

在谢翰文牺牲前一年,他离开抗大奔赴前线时,在临别赠言中说:“深刻研究马列主义原则,不断地创造新的宣传方式与方法,把自己锻炼成为党的宣传家。"这也正是他参加革命、奋斗一生的孜孜追求。

耒阳市委史志办主任谢俊清说,谢翰文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党的宣传家",他信仰坚定、坚持真理,有必胜的信念,永远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值得新时代的每一个年轻人学习。

转自《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3日08 版)

小叶丹:与红军歃血为盟的彝族英雄

新华社电 (记者 吴光于) 冬日的寒风中,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镇,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结盟新寨"里升起袅袅炊烟。这里有光荣的历史——1935年5月22日,长征中的红军与彝族家支首领小叶丹在彝海畔歃血为盟,成为长征途中的传奇一幕。

小叶丹,生于1894年,是四川冕宁彝族果基家支有声望、有影响的首领。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为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中共中央决定继续北上,通过彝族区,抢渡大渡河。当时,从中央红军所在的泸沽到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越西的“官道"大路,另一条是穿过拖乌地区的密林小道。蒋介石判断红军只敢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在大路上布下重兵围追堵截。毛泽东看破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为了避开强敌尽早过河,决定走小路。

5月19日,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长的先遣军,准备借道彝民区,抢先渡过大渡河。

5月20日,红军先遣队占领冕宁县后,立即释放了被扣押在城内“坐值换班"的彝族家支人质,并向他们宣传民族平等政策。获释的彝族同胞得到红军发给的食物衣物,回家后当了红军民族政策的宣传员。

“在冕宁待了一天后,先遣队到了大桥镇,老百姓告诉刘伯承,借道拖乌地区需要与果基家支的首领,也就是我爷爷小叶丹交涉。"小叶丹的孙子沈建国说,“随后,一位在冕宁开酒馆的汉人陈志喜自告奋勇来当中间人。"

5月22日,萧华与红军总部工作团团长冯文彬一道,由陈志喜带路,率领红一军团侦察连组成的工作团进入果基家支的领地。

“萧华告诉爷爷,刘伯承表示过,如有必要愿意与他结盟,并向爷爷再次讲了红军的民族政策。爷爷慢慢打消了顾虑,随后他把刘伯承请到彝海边见面。过去国民党把彝族不当人看,爷爷从刘伯承身上看到了尊重,觉得这个人也很可信,与他相见恨晚。"沈建国说。

“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我果基约达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去。"5月22日,彝海见证了红军长征史上伟大的一幕。结盟仪式按照彝族的风俗进行。虽然没有酒,毕摩(彝族重要仪式主持者)将一只大红公鸡的嘴角剖开,将鸡血滴进了盛着彝海湖水的碗中,二人一饮而尽。

结盟当日晚上,刘伯承将一面写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红旗赠给了果基约达,并任命他为支队长。次日,小叶丹带红军进入拖乌地区,直到走出家支领地,才依依惜别。而后,红军后续部队也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顺利地通过彝区,迅速抢渡大渡河,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小叶丹与红军结盟进行报复和迫害,逼迫他交出1.2万两白银和120头母羊。但小叶丹宁肯倾家荡产,也不愿交出队旗。他将旗帜珍藏在背篼下特制的夹层里随身携带,还叮嘱妻子:“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红旗,将来交给红军。"

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遭到部族武装伏击不幸身亡。

1950年5月,西康省解放后,小叶丹的妻子遵照丈夫的遗嘱,把“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队旗献给了政府。如今,这面旗帜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转自《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5日 08 版)

新闻推荐

凉山州大力提高卫生健康能力

群众的健康福祉是卫生计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一切措施,凝聚一切力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提高群众健...

冕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冕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