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印象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2-22 06:28 大字

□ 梁志

雨润春色“一抹红” (宋文 摄)

“嘿,春来了,你们看,春来了!”一大叔从土中刨出不知什么植物发出的雪白嫩芽后惊呼,旁边的大叔不以为然地说:“前天就立春了你不晓得哦。”从那时起,开始知道了书本外的春,而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春,于是对春也就愈发好奇。每年老早就从日历书上找到立春的日子,然后像做科研一样,立春前几天就去刨土查看,神奇的是立春后在土里就可以找到嫩芽,时间再早点就没有植物发芽。可能因为对春有了较早的感性认知,小学五年级时考作文,老师出的题目是“人勤春早”,三个班唯一我没有跑题。

过去的印象是,过春节了,就意味着春天到来了。后来才知道春节并不代表春天的分界,立春才是春天的分界,立春可以在春节前,也可以在春节后。还有一种说法是,春节并不是新年的开始,农历立春才是新年的开始,也就是上一年立春与下一年立春之间的时间才是农历意义的一年。

中国农历真正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它不是太阳历(阳历),也不是月历(阴历),而是太阳历和月历的科学结合,对于月历多出来的时间用闰月冲抵。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来从事农耕活动,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较准确地反映太阳运行的周期和时点,这样就总结出了包括农作物在内的植物种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成熟的周期规律。农夫们只要按照二十四节气去播种、管理、收割,原则上不会出大问题,违背节气规律就不会有收成。现代农业运用高科技改变植物生长环境条件进行种植那是另外一回事。

二十四节气不仅能反映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春夏秋冬气候变化的规律。无论是阳历一月过年或者阳历二月过年,只有立春了才会暖和,到了春分气温才会稳定上升。二十四节气的科学计算,让我这个天文盲感到非常奇怪,就是不会因为有闰月而跟着闰节气,倒是这一点恰好又应证了立春对立春才是一年的说法。

春季伊始最隆重的节日就是过年了,过年的说法有几十种,什么时候叫做过春节不得而知。尽管各地春节的过法和习俗随地域不同而有差异,但共同特点都是喜气洋洋欢度佳节,杀年猪,放鞭炮,穿新衣服,做好吃的,走门串户,恭喜发财。“千门万户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项目,有的家庭还要重写纸写的“天地国亲师位”的家神牌位。父亲讲,封建社会的时候,是“天地君亲师位”,封建帝王被推翻了,“君”字必须改为“国”字;“位”字要坐着写,不然的话家神不会归位。古时候帮人写家神牌位的人写完“师”字就不动了,等到主人家递上红包才坐着写“位”字。

小孩子们最喜欢过年了,好吃好穿敞放敞耍,唯一要求就是不得说不吉利的话和不得做不吉利的事。为了避讳不吉利的字眼,大人们过年威胁小孩的话都是文绉绉的。在平常,“你看老子打死你”,过年就是这样了,年三十是“小心老子给你封印”,年初一为“谨防老子给你开印”。

小的时候不像现在物质供应丰富,吃穿用都能买到。那时生活困难,能自己做的都不会去商店购买,即使有钱,有的商品如果没有票证也是买不到的。苦了母亲们,一家人穿在身上的都由她们亲手做。要过年了,她们的任务更重。一次天亮醒来,发现母亲还在为我做新鞋。母亲在昏暗灯下穿针引线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因此,大学毕业工作后,我送给母亲的第一件礼物就是一双皮鞋。现在人们富裕了,商品琳琅满目,吃的穿的用的花样翻新,天天都像过年,以至于现在过年都没有从前过年的感觉和兴奋点了。

大年初一到十五,拜年活动随之开始,也称之为拜新年。现代的人们做事着急,什么事都喜欢抢先,抢来抢去把传统给抢颠倒了,进入腊月就开始拜新年,新年刚开始年已拜完了,因而许多年轻人还误把传统的拜年时间认为是不正常的。农村人拜年的礼品一般都是腊猪肉和挂面,猪肉又分为头刀二刀三刀和普通肉,头刀就是猪屁股上切下的第一刀肉,也称坐墩肉,依次为二刀三刀,三刀之后就是普通的猪肉了,头刀为上品。城里人拜年的礼品大多为糖果饼干沙琪玛之类的工业产品,普通的拜年一般都选择走亲访友。如果是上年结婚的新婚夫妇拜新年就没有选择了,所有的亲戚都必须拜,叫作认亲。如果遇上大家族亲戚,必须要告知停留的时间,每家亲戚好安排请客吃饭。时间不充裕的话,可能会吃了上顿接着吃下顿,一天会吃五六家的饭。因为不请你吃饭是不懂礼数,你不吃所拜亲戚的饭是冒犯礼数。贫穷吃不饱饭是痛苦,有饭连着吃同样是痛苦,不同的是吃不饱饭是真痛苦,吃饱了连着吃是快乐中的痛苦。

过新年要舞狮子耍龙灯,挨家挨户表演,到了哪家哪家必须礼节性给新年钱。舞狮子从初一舞到十五,初九属龙日,耍龙灯只能初九和十五。十五闹元宵,过新年的最后一天,最为热闹,赶庙会,猜灯谜,吃汤圆。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吃元宵,汤圆是湿糯米面包出来的,元宵是干糯米面滚出来的,汤圆汤清,元宵汤浊。

数九也是中国农历中的神奇气象算法,冬至开始数九,从一九数到九九代表寒冬全部完结。春节和立春一般在五九左右。俗语“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立春过后春风和煦,柳树逐渐吐出碧绿的嫩芽,随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景象就会在沉睡了一个冬季的灰白大地上兀立起来,迎风摇曳的柳枝宣示着万物复苏。在绿丝绦的引领下,虽然“草色遥看近却无”,但十步之外已是绿色满地。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就闹得“满园春色关不住”了。古诗词对杏花的钟爱,是对春天开放花儿描写得最多的。其实也不难理解,杏花五瓣,满足阴阳五行的讲究,花瓣圆润,符合不露锋芒的中庸之道。杏树能长成参天大树,冠盖数丈,花朵粉红,先花后叶。杏花怒放的时候,极目数十里,那个气势和阵仗,其他任何花都会败下阵来,不服气的顶多高喊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遇春风徐徐,丝丝微寒中伫立树下,注目零星飘落如雪和满地时而上下翻飞的杏花,聆听小鸟啁啾,唯此时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之感。几年前的春天,从九龙到冕宁途中,遇见一株两人方能合抱的古杏树,其鲜花盛开,盈盈笑颜,袭袭暗香,那个醉,醉回了儿时的梦,异乡不知身是客,直把他乡作故里。春天里来百花开,“无边光景一时新”。花总是人们喜欢的,不同的花还被人们赋予不同的意义,不同意义的花又总是被展现在人们想表达意义的场合。

九九八十一,庄稼汉子田中立。冬至后数到第九个九,“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一年之际在于春从此真正拉开序幕。天气暖和,春耕播种,犁田插秧。波光粼粼,农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挥鞭扶犁,耕牛埋头躬身蹬蹄扬尾奋力牵拉;阡陌交通,壮汉敞衣挽袖甩臂疾步挑担运肥,家犬东闻西嗅上蹿下跳尾随嬉逐。这样的田园画卷永远刻在了人生的记忆中。社会快速发展了,半机械化或机械化替代了上千年的原始农耕,眼下,插秧也不需要犁田了,甚至人都可以不下田了。如果不相信的话,说明你已经落伍了。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而今的春天,人们翘首以盼的是出门踏青赏花,分享大自然的馈赠。特别是爱美的女士们,舞巾弄影,千妩百媚,与花争艳。当然,成都地区另有一番景象:千车堵断看花路,桃花树下把茶杯,早春寒意何所惧,麻将声声伴花飞。

春天是一年之始,人们寄予甜蜜的期望,寄托着无限的遐想。春天是美好的,人们尽情地歌颂,赞美那孕育着的新的生命和希望。有人喜春,有人惜春,有人愁春,正如婴儿的诞生给家人带去欢乐和幸福的时候,少有人知道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和一朝分娩的痛苦。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繁花似锦的春天光影之下,青黄不接却是千百年来一些人家的艰难和忧伤。而今,还有几人能懂青黄不接?

新闻推荐

冕宁县锦屏镇: 新春惠民演出 百姓登台当“主角”

近日,冕宁县锦屏镇开展了红色文娱轻骑兵2019年新春惠民演出活动。演出在开场舞蹈《龙灯表演》中拉开序幕,在三个多...

冕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冕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