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洛拉达乡的最美“警”色 凉山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员亢国军小记
700余公里的距离,从广元到凉山;两种身份的转换,从警官到“村官”;500多个日夜的坚守,一腔热血甘洒大凉山。
5月14日,记者在凉山州美姑县见到依洛拉达乡副乡长亢国军时,他的电话就没停过,一会商量建牛圈一会又在安排买鸡。
“蜀宣花牛的优点就是适应能力强,耐粗食、高温高湿,料肉比和长肉率比其它种类的牛更高。”
“我们乡的气候适合青脚麻生态鸡,联系好了明天拉鸡苗。”
……
眼前这个头头是道的“农技专家”,很难想象一年多前,还是个从事行政工作的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从警官到“村官”
2019年初,刚到凉山时,亢国军很忐忑:“我的工作经历很单一。在大凉山扶贫,除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还要解决超生、辍学、搬迁等难题。真不知道自己干得下来不。”
事实证明,去最高的山,走最难的路,只要脚踏实地,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海拔2600多米的依洛拉达乡有5个村5002人,贫困人口2888人,贫困发生率57.7%。
产业发展是脱贫奔康的根本之策。亢国军主抓的第一件事就是产业发展。一年多时间,依洛拉达乡的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建好了养牛场、养羊场、香菇大棚,栽植和改良了35万株核桃树苗,种植了3500亩美姑大红袍花椒……亢国军说,“其他不敢说,我们乡的产业我可以当半个专家。”
一年多时间,亢国军看得最多的书和视频就是农技方面的,交得最多的老师就是农技老师,“有时候请教专家,更多时候我和老百姓一起学,自己先搞懂。”
目前,香菇基地已率先“发力”,去年实现产值20余万元。所有产业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上亿元,为当地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依洛拉达乡曾经全是泥巴路,如今有了30多公里的通村硬化路;曾经90%都是土坯房,现在1000余户村民搬进新房,全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康复管控达到99%……亢国军说,扶贫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帮扶干部做的就是绣花功夫。
从去年到今年,依洛拉达乡2个贫困村退出,3个贫困村减贫,2086人实现脱贫。
从陌生人到亲人
刚来时,人生地不熟生活不习惯语言也不通,但朋友越走越近,亲人越走越亲,依洛拉达乡现在成为了亢国军的第二故乡。该乡尔合村第一书记吉木日且说,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爱会让人走近。我们是干在一起幸福在一起的一家人。
艾滋病人莫说子子(化名)父母双亡,2019年刑满释放后,住在家徒四壁的土房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第一次见到他,亢国军主动和他握手,莫说子子递来的烟,他接过来马上点起。那一刻,他看到了莫说子子眼里的泪光。回去后,亢国军将他纳入低保,争取了补助,协调了土地,今年6月,他即将搬进新家。“比产业数字更动人的是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
阿都拉比双腿瘫痪,因家里贫困一直拿木棒当拐杖,腋下的肉都长变形了,亢国军看到后专门在广元买了拐杖送上门,又为他家规划了产业,如今阿都拉比看见他总是笑容满面,说着卡沙沙(意即谢谢)。“我们语言不通,但笑容是共通的语言。”
到凉山的前一年父亲离世,患有眩晕症的母亲跟着他生活,女儿正值中考,儿子刚上小学。亢国军却毅然来到凉山,在凉山工作一年多,他查出患上肺气肿和心脏起搏倒置,仍然选择了坚守。他说,我正在执行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看到老百姓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听到一声声卡沙沙,所有的苦累都值得了。本报特派凉山报道组江涛何开红刘慷刘怀英唐彪
新闻推荐
亢国军在牛场选牛“如果我买贵了,回去老百姓要骂我。如果我自己买,多点钱也没关系。”“今年牛市价格本来就高,看在你们远离...
美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美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