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山区孩子的梦想
(接一版)上课听不懂,学生们便失去了耐心,不愿意听讲,也不愿意与我们交流。”梁一宁说。
面对这样的情况,梁一宁和其他老师商议,决定主动学习彝族语言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她向树窝乡中心校借了一些图片较多的课外读物,或是从书籍杂志上剪下图片,一张图片对应一个汉语词汇,既形象生动又简单易懂,下一节课再用“你比我猜”等做游戏的方式复习学过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们有了兴趣,学起来也就容易得多。同时,她还开设了美术和音乐课,一学期结束后,很多孩子的绘画作品被成都绿之叶公益机构选去参加绘画展。
除了保证正常的教学内容,老师们还要对彝族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把关。村里的孩子们不会刷牙洗脸,上完厕所也不知道用手纸。为了改变这些陋习,梁一宁决定实行“三洗”计划。每天,由1位老师早起烧水,手把手教孩子们刷牙、洗脸、饭后洗碗……中心校的欧阳校长对此称赞不已:“支教老师们不仅给学生教授了知识,还让他们成为了一个文明人。”
3个月后,学生们的变化让梁一宁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学会了主动向老师问好,养成了饭前饭后洗手的习惯;在学校里会聚在一起交流新学的生字,一起唱新学的儿歌。家访时,很多学生的家长激动地对支教老师说,他们的孩子已经可以帮着翻译新闻联播了!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山村落后的经济现状,但我希望通过知识,可以让孩子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梁一宁说。
用爱呵护花朵,内心感觉得到了整个春天
梁一宁认为,教书育人,一定得用心、用情。也许你只是用爱去呵护了一朵朵小花,但孩子却能回报你整个春天。
每年11月中旬的彝族年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学校放假一周。这7天,每天都有学生翻山越岭跑到学校给老师们送吃的,香肠、腊肉、竹笋、核桃、豆腐、米酒……对于山里的孩子们来说,这些食物都是“奢侈品”。他们愿意将其全部送出,只为了感谢给予他们知识的支教老师们。
野核桃成熟时,斯立坪村小学的学生们喜欢约几位老师去学校后山上采摘,摘下来却不让老师们碰,但第二天一盘盘剥好的核桃仁早早地摆在了老师们的课桌上;山笋成熟时,学生们凌晨5点爬起来去割笋,希望老师们可以吃到最新鲜的山笋;他们每天还会从家里带来一些烤好的土豆,再用稚嫩的小手剥净外皮递到老师们的手里……
“这些生活在封闭大山里的孩子们没见过火车和飞机,也没去过公园和游乐场,但他们从未抱怨,更懂得感恩。我们虽离家在外,但他们用纯真善良,给了我们春天般的温暖,让我们觉得就是一家人。”说起她教过的孩子们,梁一宁的眼睛有点湿润。
转眼间寒假来临,4个月的支教时光进入尾声。梁一宁在大凉山留下了她的知识和爱,也收获了孩子们的爱和感激。送别梁一宁的那天,许多孩子自发地帮她背东西,跟随在她的身后,走了很远很远,久久不肯离去。
梁一宁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金昌人的大爱精神。她不仅成为金昌第一位走进大凉山的支教者,也是同期培训唯一通过考核的甘肃籍支教者。2018年1月,梁一宁被成都绿之叶公益机构授予“优秀志愿者”“最美外交奖”称号,被美姑县教育局授予“爱心使者、服务之星”荣誉称号。
“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选择走进大凉山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会将这份爱延续下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受教育的梦想。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梁一宁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参政议政献良策,继往开来谱新篇。2月16日上午,政协美姑县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
美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美姑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