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腹地,我们相爱如火一般
□丘眉
你不知道为什么。上帝确实让某些物种美得不可方物,夺人心魄。比如海伦,比如罂粟。
海伦是欧洲大陆古希腊斯巴达城里的美女。她的美,因为特洛伊战争而闻名。特洛伊战争发生在迈锡尼文明时期。迈锡尼文明是世界早期较为发达的文明,兴盛于公元前15世纪——前12世纪,最鼎盛的时期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这支文明的创造者已被证实是古希腊人的一支,那个时候,他们被称作阿卡亚人。大约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他们从巴尔干半岛迁徙到古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并在那里建立起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迈锡尼王国。
特洛伊战争究竟是起于何因终于何果,已经不可考。但是,因为荷马的史诗,海伦成了一个中心。海伦就等于特洛伊战争,甚至等于迈锡尼文明。海伦一个人凝聚了一个文明的巅峰以及衰亡。
特洛伊战争并非是一块大陆上的战争,牵涉的是欧洲与亚洲两块大陆,海,是当中重要的场景。战士们跨大海出击,越重洋回家。海伦被抢夺时身在亚洲大陆的特洛伊城。那座城与希腊仅一海之隔,是当时地中海沿岸最为富有的地区。抢夺者攻城者阿伽门农,是当时的古希腊之王,据说受亚细亚各君主推举而成为欧亚攻击者联盟的首领。
一场战争,必然隐藏着一场抢夺。但人们究竟要抢夺什么?人们想要拥有什么?美是一场战争最诗意的抢夺之名。
世间万事万物,究竟怎样是美?海伦,你不需要再去还原她的五官的每一处。有一点可以确定,她不会像其他美人一样享有跟世间安详的告别。从那之后,她无一例外不是被用来表达不可抓住的一种伤逝。
特洛伊城里,所有的英雄追逐着海伦的泡沫,然后与海伦与那一种文明一起幻灭。
特洛伊战争,毋宁名为“海伦战争”。此后,沿着地中海的海岸线,最美的物种仍然在蓬勃生长。直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清朝末年,一场鸦片战争,让我们看见并记住了另一个最美的物种,罂粟。这是一场迄今最大扭转中国命运的战争,第一次将中国卷入了海洋。被史景迁等汉学家认为,将一个原来一直脸朝内陆的国家转了一个方向,真正开始面朝大海。来自欧洲大陆以英国为首的国家形成攻击联盟,他们攻击的对象是中国,是他们口中的亚细亚腹地。
鸦片,你其实应该称呼它另一个名称,罂粟汁,提取自一种植物名叫罂粟。
罂粟作为一种被考古学家认为是超然的权力象征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地中海东岸的群山中游历时偶然发现的。从罂粟中获得鸦片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海伦所在的古希腊即已经把鸦片作为普遍的饮料。在荷马的史诗里鸦片被描述成为“忘忧药”,上帝也使用它。
罂粟的原始生长地是何处?马克·戴维·默林认为最可能的传播路线是从中欧到地中海东部,时间是公元前1600年前后。也有说法认为,罂粟的种植是从小亚细亚开始,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传播开来……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鸦片在希腊、克里特岛、塞浦路斯,以及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地,都成为人们熟知的有用之物。最初,鸦片据说是作为解毒药被使用。至今,在药物中仍被采用,但更多时候被视作头号毒品。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历史的记载中清晰可见成为一个生产及消费鸦片的大国。主要产地包括贵州、云南、四川,其中又以四川产量为最。四川的核心产地,正是凉山腹地,亦是被欧洲探险家誉为最难以征服的,最后的“亚细亚腹地”。
罂粟,茎直立,花单生,大而艳丽,多为红色,间或亦有白、橙黄及淡紫色者。在西人名物文化中,被视为宁为美而灿烂一死的象征。
比如保罗·策兰。他广为传诵的一首诗,诗名为《Corona》。英格兰·巴赫曼曾称它是策兰最美的诗。Corona,这个诗题,来自拉丁语,通常被释义为“花冠”或者“王冠”,却被放在一首谈论时间、爱人和生活之事的诗篇之上。这个诗题,成了一个谜。有人说,谜底也许藏在诗中:“我们相爱如罂粟和记忆”。
保罗·策兰1920年生于一个讲德语的犹太家庭,父母死于纳粹集中营,策兰本人历尽磨难,于1948年定居巴黎,被认为是继里尔克之后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其成名作《Corona》与《死亡赋格》等,均被收集在其在德国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罂粟与记忆》。
保罗·策兰出生于布科维纳故都切尔诺维茨。布科维纳历史上属于奥斯曼帝国属地摩尔达维亚公国的一部分,18世纪中叶并入奥匈帝国,成为奥匈帝国东疆的一块“王冠领地”;其帝国领地地位一直持续到1918年奥匈帝国覆灭,领地归并罗马尼亚为止。
在策兰的整个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地缘政治版图的变更并没有改变当地人心目中这块昔日“王冠领地”上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风景。这里的人对大地和乡土的依恋一代传一代。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诗人的故乡才成为一块被分割被兼并的沦陷之土。
罂粟花,在策兰的故乡田野上常常可见。那里的红罂粟尤其开得鲜艳耀目,人见了如同溅血惊心之物。然此花早落,开败后即露出发黑的花蕊,像一顶忧郁的王冠。策兰的另一首诗歌《梦之居有》的结束句:“他未敲碎的,我小心饰以花环/红色围栏,黑色的中心”。依策兰早期作品研究者雨果·贝克的看法,这个诗人小心饰以花冠的“黑色中心”指的正是罂粟花。
在策兰的作品中,罂粟与记忆几乎是一对天生的姐妹。罂粟,既是为信念而灿烂一死的意志,又是缅怀死者的殇花,也是火、爱、思念及渴望生活和自由的想象,甚至是抵御击杀的护身符。
旧时的凉山,分为腹心地区和边缘地区,腹心地区主要指民主改革前诺血缘家支势力范围的地区。大致以如今行政区划的美姑县、布拖县、昭觉县为中心,同时辐射到越西、喜德、雷波、冕宁、金阳、盐源、普格、甘洛等县的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边缘地区主要是指多民族杂居区和土司统治地区。
从明末清初到清朝末年,作为被中央王朝指派的土司势力在凉山彝族的腹地日渐衰落,当地彝族自身的诺势力逐渐强盛起来。至1956年民主改革前,凉山腹地保持着地球上最后的奴隶制社会形态。
凉山彝族腹心地区,山顶繁多,阳光充足。生长于凉山腹地的汉人何万敏自诩“半个彝族”。他仿效大凉山放牧的彝人,“置身山峦重叠的原野,时常会用双手抵在眉骨的位置,以手的影子遮挡高原炽热的阳光。时常眯起的眼睛,眼角过早堆积的皱纹,安静守候心爱的牛羊——的确,光亮刺得人睁不开双眼,眼力还得尽可能放得远些,更远一些。”他喜欢在凉山腹地莽莽群山中独自发呆。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说,“在山顶上赏月……如果只有月亮就好了,那就不用阅读和写作了。”
(丘眉,传媒人。曾任《第一财经日报》高级记者、特稿部主任。2018年12月,出品《一生最美的阅读笔记》,同期集结众名家开启《书架回家》阅读传承行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15日,美姑县纪委监委在尔其乡甲拉村开展送“廉”下乡活动。活动中,县纪委监委人员和村民共同观看文艺表演,发...
美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美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