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真贫 真扶贫 深山小村展新颜 ——美姑县极度贫困村扶贫攻坚见闻
先修路凿开致富路
因为正在修建通村水泥路,乘坐的车停在了距离乐约村2公里的路边空地上。这里背靠大山,下面是美姑溜筒河,往下俯瞰让人眩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前,脚下没有一寸可供车辆通行的路,到了雨季,徒步行走困难重重。”乐约村驻村第一书记吉牛阿伍说。
村旁险峻处,一步之外就是万丈悬崖。这样的路,当地群众不知走了多少遍。经过一段胆战心惊的历程后,终于到了施工队作业现场。
正在修建的这条路全长20公里,今年初开工,预计10月完工。这条路是这片土地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公路。
“交通堵塞,生产生活成本高,群众的农产品变不了现,这是制约地方发展的瓶颈。”乐约乡党委书记勒格古者说。一位在乐约乡政府工作了10多年的干部深有感触,因为路不通,去该村下乡,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路上,办事效率很低。
“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这穷乡僻壤会通公路,通路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仿佛换了一个天。”吃尽了交通不便苦头的乐约村村民阿尤日前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深山峡谷,不能阻挡当地干群修路的脚步。填水凼、砌路基……所到之处,人头攒动、机声隆隆,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一股“要致富、先修路”的热潮正在乐约村掀起。
产业兴 特色农产品成支柱
俯瞰乐约村,新修的公路贯穿全境,山头坡尾,土质肥沃,流水潺潺。而以前,这里是另外一番景象:旱季,山顶光秃秃,山下水井枯;涝季,一雨就成河,肥土往外流。甚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种一大片,收一小箩”,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种植传统农作物马铃薯、荞麦只能解决温饱。要致富,必须要从特色产业上做文章。”吉牛阿伍在全面了解乐约村产业发展现状后,开出了一剂药方。
“扶志、扶技、扶业、扶困、扶基础、抓责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中,该县按照“五扶一抓”精神,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依托当地广袤的土地、优越的光热、独特的气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强力实施项目带动,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按照战略部署抓落实,乐约村改良换种,种植经济林木,在脱贫奔康大道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科技支撑,基地示范,龙头牵引”,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在乐约村,改良换种马铃薯,花椒种植,山羊养殖、林下禽等特色种养产业正孕育着勃勃生机。
“种植青花椒好得很,不但经济效益好,生态也得到修复,既有了青山绿山,又有了金山银山。”说起发展青花椒产业,乐约村刚修通公路就买了一辆面包车做起运输生意的吉克克古信心百倍。
家园美 和谐幸福入画来
“水来咯!水来咯!……”春光明媚的4月,乐约村村民地日木国看着一股白花花的山泉水从家门口的水龙头里流出,兴奋地跳了起来。
乐约村地处龙头山脚下,由于水资源匮乏,加上边远闭塞,世世代代,当地群众过着“水在河中流,人在岸边哭”的穷困生活。
“由于缺水致贫,村里光棍、单亲家庭非常多。”当地干部介绍说,这个村大约有一大半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女人出去后就嫁在外面,本地女孩嫁本地男人的少之又少。打工的偶尔带回了媳妇,呆不了多久就离开,有的家庭甚至有了孩子也留不住。
脱贫攻坚,让乐约村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号角。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当地干群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阳光资源,从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引进了自来水管,切实解决了该村400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缺少水源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
“以前没有文化坝子,吃了晚饭就聚在一起喝酒、打牌。现在茶余饭后,大家一起唱歌跳舞,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里风气一天天好转。”乐约村2组年近60岁的老党员阿尤阿且说。
据悉,按照贫困农户新村建设政策,截至目前,乐约村所有贫困户已经新建房屋,进行房屋亮化、安全住房、改厨、改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贫困农户的居住环境将得到改变,生产生活不断提高。
文/图 本报记者 吉觉拉一
“经过脱贫攻坚,我们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通村硬化路、有村卫生室、有通讯网络、有幼教点、有民俗文化坝子,已达到‘一低七有\’标准,今年将要申请退出贫困户名单。”
龙头山下的乐约村,是美姑县乐约乡一个名副其实的极度贫困村。这里海拔从640米至2000多米不等,距美姑县城90公里,距乡人民政府驻地20公里,3个村民小组分布在斜坡地带中。世世代代,这里的群众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穷困生活。
自扶贫攻坚开展以来,乐约村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号角,当地干群用实干加巧干的精神,谱写着一曲曲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精彩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6日,美姑县召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防治工作汇报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州防汛减灾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会议精神,总结今年该县防汛减灾工作,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州防汛减灾及地质灾害防治督...
美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美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