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湖乡政府搭桥助力产业扶贫
红色、黄色、紫色、白色……10多个品种的非洲菊,在占地100多亩、近百个大棚内争妍斗奇。近日,记者在马湖乡创业村大棚花卉扶贫产业基地内看到,工人正采摘包装鲜花,有客户现场采摘收获。
“现在是盛花期,市场销路不错。每个大棚每隔三天就可以采摘一茬花,主要销往合肥、南京、滁州等地。一亩地净收入1万多元。”扶贫产业园负责人徐海东告诉记者。而在一个多月前,徐海东还在为销售发愁。原来,今年初受疫情的影响,原有鲜花外销渠道受阻。成批鲜花即将上市却无处销售。当地政府帮助种植园,在本地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不仅渡过难关,还扩大了销售。
今年34岁的徐海东,几年前就和朋友开始创业。经过几年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徐海东从事的花卉产业,让正在谋求转型的创业村“两委”班子看到机会。“几年来,我们种植了西瓜、蔬菜,都没有成功。”创业村第一书记汪俊说,“不成功的原因,和交通不便、供求不畅等因素有关。但关键是没有一个可靠的龙头企业。”此时,徐海东已经在包公镇建起非洲菊种植基地,正欲扩大规模。很快,村干部将徐海东请过来,并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建起花卉扶贫产业园。
“村里安排我在产业园上班,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我觉得很满意!”今年43岁的贫困户杨寿梅正在采摘菊花,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产业园还有近10位贫困群众在这里打工。部分群众将土地流转给园区,租金每年每亩地就有四五百元。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鲜花无人问津,眼看花朵要烂在地里。徐海东向村扶贫工作点求助。最终,在民政部门帮助下,产业园与当地殡仪馆、公墓建立起销售渠道。清明节前后,非洲菊就销售20多万元。“有政府牵线搭桥,我们的销售渠道更宽更稳定。”徐海东表示。
(许蓓蓓本刊记者顾雯鑫)
新闻推荐
日前,马湖乡食安办联合乡市场监督管理所,对辖区内各类食品经营单位进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人员重点查看经营单...
雷波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雷波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