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里的彝绣坊开工啦
惹吉苏呷介绍彝绣坊陈列的部分产品。 黄清华 摄
□本报记者 刘佳
近日,在雷波县莫红乡马处哈三峡新村,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出: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的彝绣坊已经开工。记者在现场发现,彝绣坊里,已有不少彝族妇女在这里从事面料缝纫加工,绣花机等自动化机器设备已投入使用,通过电脑编程,绣花机就可以绣出精致的有彝族服饰风格的纹饰。
莫红乡马处哈、九口、达觉三个村都是极度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近年来,雷波县委、县政府对这三个村进行了整体搬迁,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收益资金,流转土地683亩,实行有土安置,共安置138户646 人,其中建档立卡户 112户515人。目前,所有搬迁户已入住安置点,为了让他们“搬得出、留得住”,在宜宾市翠屏区省内对口帮扶援助下,修建了这处彝绣坊。
“我家从达觉村搬过来以后,村上就邀请我过来学习设备操作。彝绣坊运行差不多半年多了,目前正在生产感恩袋。”彝绣坊的技术负责人惹吉苏呷介绍说,“以前我们农闲时都在家里手工做彝绣,现在有了机器设备,可以电脑设计、制版,然后在这里批量生产、缝纫,可以承接一些订单了。”
“这些服饰款式和纹饰都是彝绣坊自主设计的,我们采购回面料和纺线,然后在这里进行加工。”西南电力设计院派驻雷波的驻村工作队队员高明介绍,目前彝绣坊已经承接了第一批订单,生产感恩袋2000个,预计收益10万元左右。
“我是从莫红乡马处哈村搬过来的,去年在这儿学了一个多月的彝绣,预计一个月工资2000元钱。”现年40多岁的彝族妇女卢鲁牛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正在彝绣坊缝制感恩袋,她告诉记者,以前她在家务农,搬到聚居点以后,4个孩子都在汶水镇上小学,自己因为要照顾孩子无法外出打工,在彝绣坊做工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高明介绍,下一步,将为彝绣坊争取更多订单,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为工人创造更多收益。
新闻推荐
黄少龙,21岁,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2016级学生,金彩虹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从大一时黄少龙就加入了市金彩虹公益协会...
雷波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雷波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