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深入挖掘民族文化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9-23 06:41 大字

“彝乡苗寨”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本报记者 刘佳

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4、6、7组,是雷波县苗族同胞唯一聚居区——罗汉沟村苗寨,这里又被称为“彝乡苗寨”。

村民们最早居住在附近山上的“老熊坪”,后来逐步迁移到如今所在的地方安居。2008年政府出资,按每户66平方米的面积为村民免费建房,逐步形成了苗寨聚居点。如今,这里房屋错落有致、庭院干净整洁、居民生活有序。

巩固提升 重点关注“临界户”

罗汉沟村是省定贫困村,2015年已实现全面脱贫,目前面临巩固提升的任务。

苗寨居民汪仕才并不是贫困户,但因为患有肺结核等疾病,近两年都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山上挖些野生天麻、虫草等药材维持生计。

宜宾市翠屏区援彝的驻村工作队员曾佑常介绍,为了帮助汪仕才一家,村上给汪仕才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负责清扫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一个月有300多元钱。

“以前在山上住时,常有塌方,现在搬下来了就不用担心了。政府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家里还吃上了低保,目前生活好多了。”汪仕才说。

“虽然全村已经脱贫了,但还面临巩固提升的任务,相关扶持政策要实施到2020年。”曾佑常介绍,“汪仕才属于临界贫困户,因患有慢性病面临返贫的风险。目前全村共有7户这样的临界贫困户,收入水平处于贫困标准线附近,因此也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政府提供一定帮扶措施,能有效防止他们返贫。”

记者发现,除了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以外,罗汉沟村苗寨还修建了一个能存栏400多头生猪的集中圈舍,另外挖掘了一处50立方米的蓄水池,以妥善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该村还准备投入100万元,在苗寨边建一处大棚草莓基地,作为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文旅兴村 培养文化“明白人”

2015年,罗汉沟村被列为四川省10个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之一,是凉山州唯一一个试点村。2018年,雷波县启动了罗汉沟村苗寨旅游项目集中区建设,建设内容主要为苗寨民居整体重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建设、文化建设、产业扶持五类。

为了承接马湖风景名胜区的游客资源,罗汉沟村发挥区位优势,去年7月申请了300多万元的资金,对苗寨所有房屋的外墙进行了风貌打造,又投入800多万元,硬化了通组、入户道路,修建了亭台楼阁等设施。“这里是雷波县特有的、唯一的苗族聚居点,苗族同胞因狩猎到这儿安营扎寨,带来了狩猎文化,生活中他们能歌善舞,也能吸引游客过来参观。”曾佑常说。

走进该村“苗寨文化陈列馆”,芦笙、蓑衣、服饰、织布机等日常用品在这里一一陈列。特别是陈列馆里的苗绣,让人印象深刻。

“这里的妇女几乎都会绣苗绣,我们准备发动她们做苗绣,然后开发香包、手帕等文创产品,让大家多一些收入。”曾佑常表示。

记者看到,苗寨至今还保留着一台可以使用的织布机。不过,63岁的苗族村民陶明光告诉记者,现在苗寨里能够纺线的村民少之又少,40岁以下的居民基本都不会做了。另外,苗寨的苗医、苗乐等文化资源都很有特色,但均有待挖掘。

“这里的苗族人几乎不会使用自己的文字,文化传承全靠口口相传,因此,传承推广苗家文化存在一定困难。”曾佑常介绍说,“我们的村团支书名叫张梅,也会做苗绣,我们今后旅游发展起来了,可以将她培养成文化明白人,带动全村老百姓发掘苗族文化、开办民俗工艺坊等。另外,我们还将争取修建寨门、芦笙文化广场、芦笙湖、风雨廊桥、购物长廊、苗家乐打造、民俗客栈等旅游项目,让全村群众吃上旅游饭,过上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雷波:城关小学三校区同庆教师节

本报讯9月10日,雷波县城关小学老校区、锦屏校区、柳口村幼儿园的全体教师以及部分退休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庆祝第35个教...

雷波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雷波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