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马湖大烛会: 搭上旅游快车,“文化+”打开乡村生活新方式
近日,雷波县黄琅镇的村民迎来一年里最热闹的盛事——大烛会。大烛会,顾名思义,是当地人以特别制作的大型蜡烛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庙会。传统的民间文化不仅带来了大量游客,也吸引了众多州内外的文人雅客齐聚黄琅古镇,为庙会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
具有300多年的历史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大烛会在黄琅古镇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据传,清乾隆四十八年(1724年)五、六两月,骄阳似火,酷暑难忍,黄琅古镇突发瘟疫。一李氏妇女常到黄琅海龙寺烧香,为患病的女儿祈福。没想到,女儿很快全无病态。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只半天功夫传得全城沸沸扬扬。大家奔走相告筹措资金,买来大烛,送到海龙寺。自此,有了大烛会的传统。
清乾隆四十八年(1724年)农历六月十八日,黄琅举办了首届马湖大烛会。清朝光绪以前,大烛会由僧侣主持,参加的人只限于会众。清光绪后期,大烛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广大民众都能参与,很多商贾也来赶庙会做生意。期间1948年停办,1993年雷波县海龙寺孟获殿开发协会成立后得以恢复和发扬。2013年,黄琅马湖大烛会被列为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过去,大烛会除了是当地人心目中最庄严的庙会,也是一场难得的展销会。祈福的村民、外来的生意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令这一天的节日氛围特别浓厚。土特产、山货、药材以及很多日用商品都出现在这一天的集市上。
今年的大烛会上,浩浩荡荡的送烛队伍依旧是最大的亮点。“佛婆婆”在前面抬着香火开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着两根大烛和数根小烛,伴随着舞狮队、龙灯队及佛教信徒一行众人敲锣打鼓从黄琅古镇中心广场前往海龙寺。乘上小船,驶过湖面,大烛登上金龟岛,祭祀开始了。点高香,燃大烛,香烟袅袅升腾,大烛熊熊燃烧。许愿、诵经、上香,红黄双狮叩拜,人们低头颔首,默默许愿,再由海龙寺僧侣排队迎接上孟获殿。大烛点燃后,村民和游客就可以自行祈福。
量身定制《马湖赋》
增马湖之神韵,添彝乡之光彩
为期三天的大烛会,除了热闹的舞狮、管乐队等精彩表演之外,还有文人现场吟诗作赋即兴献艺,为黄琅古镇的村民们献上一份文化大餐。来自成都的著名词赋作家蔡长宜特地为马湖镇写下《马湖赋》。
“天劈鸿濛,星分参宿;地开阆苑,湖出雷波。欣嗄嫫阿妞兮妆镜秀;龙马湖水兮神韵多。乃大凉山明珠,荡开瑶池丽景;成古彝族福地,演绎青史弦歌。吸山川灵气,孕天宝物华。看金龟戏水,惟妙惟肖;猪仙化石,半卧半斜。五马归槽,东山觅食;乳岩滴翠,仙露垂桠。宝马投湖,含珠带草;鹅公飞渡,振羽分葭。大湾如月,依旁湖岸;大纛生风,迎送云霞。蓝蛇撵龟,劈波斩浪;金海卧佛,枕浪眠沙。湖畔溶洞,幽庭曲径;龙湖雄关,陡壁悬崖。坳口峰迴,烟萦雾绕;天门雄阵,号响鼙挝。勘历史芳踪,庆人杰地灵……”言辞间道出了马湖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描绘出了一幅秀丽的马湖山水图。
在《马湖赋》揭彩仪式上,海孟协会《马湖艺苑》编委人员杨明燕、杨玉砚、赖富军、罗俊清进行了《马湖赋》的朗读,雷波县旅游局副局长梅永瑶致辞,凉山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西昌市作家协会主席徐文龙发了贺词并送来字画作品,雷波县马湖景区管理局授于蔡长宜女士“辞赋大家”荣誉称号,雷波县海孟协会聘蔡长宜女士为“文化特使”。
送完大烛后,黄琅镇举办了文化交流活动,来自多地的文人还举行了书写书法作品、赠送文学作品等文化交流活动,让黄琅古镇更增几分文化气息。
大烛会一年比一年热闹,活动的内容也极具地方特色,仅第一天就吸引了上万人前来参加。传统文化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不仅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也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李晓超
新闻推荐
这是一张有温度的照片 雷波:众人合力施救落水女孩 路人拍下感人画面
众人合力救人一幕被马波拍下。7月27日下午18时50分,一少女在雷波县城边的乐水湖边玩耍时,不慎落入湖中,被吃过晚饭...
雷波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雷波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