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彭家山村试点蔬菜产业喜获丰收

凉山日报 2019-08-11 09:04 大字

本报讯 日前,雷波县汶水镇彭家山村80余亩四季豆喜获丰收,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彭家山村是深度贫困村,有建卡户44户224人,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群众脱贫之后如何增收致富,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地理优势,“短平快”蔬菜项目周期短、见效快,是一条快速致富的好路子。

宜宾市翠屏区援彝工作队发挥优势、迅即行动。组织蔬菜产业发展专家团队到彭家山村调研,迅速形成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蔬菜产业的共识。同时,先后2次组织当地干部群众到宜宾市翠屏区、屏山县学习生产经验、对接产品市场。

目前,彭家山村已完成土地整理100亩,实行农民包种、协会包管、公司包销的方式,主要种植四季豆、海椒、莴苣等蔬菜。

翠屏区对口帮扶干部雷雨田、兰钦长期在彭家山村蔬菜基地现场跟踪督办,搞动员、上人工、抢季节、抓进度、保质量,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一个月的连续作战,带动起群众参与积极性,确保蔬菜发展项目顺利推进。

“从今年4月开始试种到目前成效来看,试点项目基本成功。”宜宾市翠屏区援彝工作队领队黄世东说。

彭家山村第一书记白达则算了一笔账:“群众将土地以每年每亩400元的租金流转给村合作社,通过就地进入合作社务工,每天还可以赚100元劳务收入。”2019年彭家山村仅种植四季豆一项,产值就达到30余万元,带动46户群众增收10万余元。

同时,翠屏区援彝工作队积极联系宜宾绿源和万家福超市,让雷波绿色生态蔬菜走出大山、走向市场。还积极引导爱心企业“以购代捐”、培育“村红”吸粉促销等手段,切实解决了销售难题。

黄世东表示,将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让蔬菜产业在雷波县的广袤大地上遍地开花,不断提高雷波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文/图 本报记者 杨琳

新闻推荐

我与蔡长宜老师

□杨明燕(雷波)结识蔡长宜老师纯属偶然,那是一个文友的朋友添加了我的微信,然后他说推荐几个有才气的朋友给我认识。...

雷波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雷波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