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高薪工作回乡创业带群众致富 雷波有个“女超人”
为了解决群众吃菜难的问题,陈超每周六按时从外地运进一车新鲜蔬菜。 陈超创办的家庭养殖场。
辞去高薪工作回乡创业带群众致富
在雷波县卡哈洛地区,只要提起陈超的名字,人们都会说她是年轻又能干的“女超人”。正是花样年华的陈超,放弃在浙江杭州某酒店当餐饮部经理,月薪近万的好职位,回乡开便民商店、创办家庭养殖场、带领村民种大蒜、青花椒、砂仁等等,在卡哈洛集镇修起了楼房,购买了汽车,成为当地自主创业的佼佼者。最近,这名“女超人”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文/图吴启昌
从洗碗工到酒店经理
陈超生活在位于金沙江畔的卡哈洛乡羿子村。金沙江河谷最大的特点是气候干燥少雨,气温高,尤其是夏季气温几乎都在40度以上。气温高反而缺水,为此,农作物往往因干旱而亩产低,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比较艰难。
“我2001年在卡哈洛中学初中毕业后待在家里,家里非常贫穷,却又不知道该干什么挣钱。”陈超说,她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但总不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2005年,陈超第一次出远门到州府西昌打工。由于没有任何技术,只有在普通餐馆做打杂跑腿的苦力活路,工资除了吃饭和租房子,几乎没有结余。
陈超在工作中善于虚心向别人请教,平时喜欢去新华书店买一些酒店管理方面的书籍阅读。随着经验积累和知识增加,陈超由一般餐馆跳槽到条件较好的酒店。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陈超远赴云南昆明、浙江杭州等大城市打工。在杭州一家豪华酒店,陈超因管理能力强,当上了餐饮部经理,月薪近万元。
“2013年溪洛渡水电站下闸蓄水后,卡哈洛集镇搬迁带来发展机遇,加上我父亲生病需要照顾。”陈超说,在外面打工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家乡有很多发展机遇,为此,她决定放弃高薪,回家乡创业。
开平价便民超市获好评
卡哈洛集镇是当地几个彝族聚居乡和金沙江对岸云南省永善县黄华等乡镇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溪洛渡水电站下闸蓄水,卡哈洛集镇后靠新建。
新集镇在轰轰烈烈地建设,搬迁来此的群众、外来搞建设的施工人员、做生意的商贩等都需要购买生活物资。陈超抓住时机,在集镇办起了平价便民超市。
陈超购买一辆货车,由哥哥驾驶直接去宜宾、乐山、西昌等地进货,一来保障货物新鲜;二来确保价格便宜。
卡哈洛地区因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奇缺,蔬菜价格有时比猪肉还贵。为了解决群众吃菜难,陈超修建了冷库,每周六按时从外地运进一车新鲜蔬菜,保障下一个星期大家都有新鲜蔬菜吃。
“陈三妹的平价便民超市商品新鲜,从不卖高价,大家都喜欢在她的超市买东西。”集镇市民王女士说。
陈超能够保障货源,且价格合理,附近的卡哈洛中学和卡哈洛、岩脚、元宝山等几所乡中心校学生食堂,都指定陈超为其供应蔬菜和副食品。学生食品安全不可掉以轻心,每次进货,陈超都要前往供货地,亲自挑选品质好的蔬菜。
“为学生食堂供货,最重要的是学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陈超说,她深感为学生食堂供货责任重大,必须谨小慎微。
陈超诚信经营,热情服务赢得了群众良好的口碑,平价便民超市成为当地群众购物最好的去处,尤其是新鲜蔬菜深受人们青睐。
创办家庭养殖场
“我们亲眼看到了陈三妹养鸡场孵化小鸡的过程,这些小鸡服本地水土,成活率高好养。”卡哈洛乡洗马村贫困建卡户卢里古说。今年,卡哈洛地区有9个村定购了陈超养鸡场孵化的鸡苗,陈超为孵化鸡苗忙得不亦乐乎。
陈超家搬到卡哈洛新集镇房居住后,原来在村里居住的院子空了,院子周围是大片的青花椒林。陈超在电视上看过外地群众林下养鸡脱贫致富的故事,早有办家庭养殖场养鸡的打算。
2016年,陈超从外地购回一批鸡苗,散放在老房子周围的青花椒林中饲养。看到鸡苗一天天长大,陈超脸上堆满了笑容。
“喂了1个多月后,小鸡开始死亡。”陈超说,她知道鸡瘟非常厉害,事先也准备了药物,不料即使给小鸡喂药,小鸡仍然大量死亡。
第一次林下养鸡遭受挫折,但陈超没有灰心丧气。她到外地大型养鸡场参观学习经验,又购买养鸡方面的书籍阅读,向本地畜牧专家请教,基本掌握了防治鸡瘟等疾病的技术。
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养殖经验,逐渐扩大养殖规模。2018年,陈超的养殖场出栏商品鸡2000多羽,销售鸡蛋40000多枚。
“自己本地孵化的鸡苗比在外地购买的鸡苗成活率高得多。”陈超说,由于缺乏经验,她购买了一台能孵化500只鸡苗的孵化机做实验,成功后又买了一台能够孵化1500只鸡苗的孵化机。当地群众纷纷在她的养殖场购买鸡苗饲养,今年有9个村与陈超签订合同,购买6800只鸡苗分发给贫困建卡户。
陈超说,养鸡确实是贫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见效快的好办法,她准备协调场地,购买更大的鸡苗孵化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实现机械化养殖,带动当地更多群众致富。
让冬闲土地生出金子
在卡哈洛地区,居住在高山上的彝族群众祖祖辈辈奉行春种秋收,秋收后土地光秃秃的,要到第二年春才播种玉米等农作物。一年只种一季庄稼,粮食亩产量又低,无疑是贫困群众致贫的重要原因。
“其实卡哈洛的冬闲土地可以种胡豆、豌豆、小麦等蔬菜。”陈超说,帮助彝族群众冬季种植庄稼,增加经济收入,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
2018年秋,陈超与元宝山乡宝山村50户村民签订了100亩地的合同。村民们出土地和劳动力,陈超购买大蒜种,负责种植技术和管理,收成后陈超按当地价格全部收购蒜薹和大蒜。
陈超说,按照当地气候土壤等特点,一般情况下一亩大蒜可收蒜薹约500斤,大蒜800斤左右,总收入在1万元左右。今年由于种植时间晚了,加上干旱缺水和管理差一些,每亩至少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目前,即将采摘蒜薹,陈超正在与宜宾蔬菜公司衔接,将蒜薹全部销往宜宾,种植户不久就能拿到红彤彤的钞票。
“今年大蒜总收入到底如何,现在还不知道。”陈超说,从目前大蒜的长势看,种植户的收入不低于上千元。如果今年的效益好群众满意,那么今年秋后将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群众种大蒜增加经济收入。如果效益不好,群众不愿意种大蒜了,那么她将改种大白萝卜或其它蔬菜。总之,不能让彝族群众的土地冬闲,要让冬闲的土地长出金子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浩)4月27日,记者从共青团四川省委获悉,经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审会议评审,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日...
雷波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雷波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