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背新娘》

西昌都市报 2018-09-14 11:50 大字

凉山州歌舞团演员沈玲扮演的第一位新娘。 《喜背新娘》在日本演出。

演绎最炫民族风

把生活的艺术之美搬上舞台

1980年,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共同主办,文化部牵头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在北京举行。以彝族传统哭嫁婚礼为主题的舞蹈节目《喜背新娘》,在近30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作品奖。节目拍成纪录片在全国播出后,让更多的人通过舞蹈认识了彝族,了解彝族文化,爱上了彝族文化。

《喜背新娘》不仅反映了彝家儿女生活习俗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还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负责编导的艺术家们,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推陈出新,吸收和运用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技巧和手段,让节目生动有趣。这是他们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提高舞台表演艺术水平的又一次大丰收。

文/本报记者李晓超

图/本报记者李晓超翻拍

说起凉山州歌舞团的经典节目,《喜背新娘》算是经久不衰的其中之一。这个舞蹈是1980年为了参加第一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而半路杀出的一个节目。为什么说它是半路杀出的呢?这中间有个小插曲稍后要讲。

《喜背新娘》和很多经典歌舞一样,从诞生到风靡全国再到走出国门,感染了很多人,也发生了很多故事,它的经典,在于它虽是舞台上艺术家们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却真实反映了彝族人民生活中有趣的婚嫁习俗和彝家儿女淳朴的爱情,让更多的人通过舞蹈认识彝族,了解彝族文化。

编导/黄石

“半路杀出”的《喜背新娘》

很生动很生活

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前夕,由黄石、汤文钰等人组成的编导队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他们四处收集素材,想为汇演献上一台精彩的舞剧。

没想到,到北京汇报工作时,却遇到了意料之外的事。

“当年的节目中,舞剧较多,建议我们换个节目。”2018年8月23日,84岁的黄石回忆起往事不禁皱起了眉头。

就这样,编导组一行高高兴兴去,无精打采的回来。

从北京回成都的火车,两天两夜,黄石老师焦急万分,离汇演没有多少日子了,要重新编排一个节目,无论是内容还是时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火车上,编导们除了晚上睡觉,其余时间都坐在一起讨论新节目的事情。大家七嘴八舌谈着自己的想法,黄石老师突然想到,此前有人曾提议,可以编一个彝族婚俗的节目,当时这个建议未被采纳。但如今时间紧任务急,为了节约时间,新节目最好是大家日常最熟悉的内容,不用临时再去采风,彝家的哭嫁婚俗正好是一个新点子。

大家一听,咦,这个主意不错,虽然凉山人是见惯了的,但外面的人很多都没有看到过彝族的婚俗习惯,把它搬上舞台,有意思!

就这样,《喜背新娘》便敲定了。

回到凉山,编导们便开始各自的准备工作,黄石和汤文钰则着手编排节目。

黄石和汤文钰都是老演员,他们下乡采风时,都是和彝族老乡同吃同住,见证过不少彝家婚礼,熟知婚礼的点点滴滴。这些所见所闻,成了他们积累起来的素材,这会儿搬上舞台,可以说是厚积薄发。

黄石编舞,有着浓浓的写实味道。他一生编出了无数的经典舞蹈动作,被全国各地的舞蹈演员学用至今,这些动作就是来源于生活。每一次的采风,他灵敏的双眼,总能捕捉到无数精彩的瞬间,彝族老乡的每一个动作,他都能把它变成舞蹈。在黄石的眼里,最华美的舞蹈缺少了生活气息,都是死物,他的舞蹈,即是生活,也是艺术。

“整个舞蹈就像是把生活中的婚礼搬上了舞台上,很生动,很生活,特别是演员们的表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步步到位,活灵活现。”

黄石第一次参加彝族婚礼,还是在雷波县当兵的时候。当时去参加同事姐姐的婚礼,他印象极为深刻。“婚礼开头,新娘的家人唱起了哭嫁歌,惹达……”

彝族哭嫁歌一般都是即兴唱词,各地“哭嫁歌”词句虽不同,但内容大致相同,都是娘家人舍不得女儿远嫁的心情表现。最大的特色就是女人哭唱、哭唱女人,其内容丰富感人、唱腔低沉、悠悠婉转。《喜背新娘》开场的哭嫁歌《惹达》,意为拉住即将出嫁的女儿,由歌舞团李文英老师唱出来,一下就把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有带入感。

传统的彝族婚礼,要泼水、抹锅烟子、棒打迎亲人、杀猪宰羊。迎亲队伍要来之前,女方家便喊来邻居妇女朋友姐妹,藏好了一桶桶、一盆盆的水,并在手上抹好了黑黑的锅烟子。

等迎亲的彝族小伙子一来,四面八方便开始泼水,然后冲上前拉住小伙子们抹锅烟子,小伙子们则须表现得勇猛、顽强,用衣服或擦尔瓦蒙着头,迎着“暴风骤雨”勇往直前,冲破姑娘们的一道道防线,猛冲进屋,姑娘们则会紧追不舍,尾随进屋乱泼,把小伙子们泼得一个个像落汤鸡,一张张白脸全变成了黑脸。(下转10版)

《喜背新娘》

彝族男女群舞《喜背新娘》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导:黄石、汤文钰,作曲:郭万春。于1980年参加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共同主办,文化部牵头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从近30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作品奖。

《喜背新娘》不仅反映了彝家儿女生活习俗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还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编导们推陈出新,吸收和运用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技巧和手段,让节目更加生动有趣。

新闻推荐

彝家小伙玩转English三尺讲台绽放青春光彩

课堂上的张庆讲起课来总是眉飞色舞,生动有趣。文/图本报记者吴启昌今年全国普通高考,雷波中学高2018届16班共5...

雷波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雷波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