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朱明清:老先进的新担当

凉山日报 2017-08-10 10:16 大字

雷波县汶水镇铜厂沟村扶贫移民新村。马波 摄 雷波县汶水镇马道子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吴启昌 摄 朱明清(中)带领贫困群众科学种田,提高单产。江泽明 摄

在“凉山东大门”雷波县,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朱明清。他是中共十七大党代表,现任汶水镇人民政府镇长。

第一次移民

马道子村脱胎换骨

朱明清,本名巫其书日,彝族,1967年7月出生,小学文化,1992年4月任汶水镇马道子村团支部书记,1993年1月至2001年12月任马道子村委会主任,1994年5月入党,2001年12月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12月,被破格提拔为镇党委副书记。

早些年,在朱明清的带领下,马道子村由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贫穷落后,人均纯收入只有500元的彝族山村,迅速改变了面貌。村民们吃上了大米,有了余钱,住进了农家小楼,人均纯收入超过2300元。而且,246名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村集体资产积累近20万元,实现了水、电、路、电话、广播电视“五通”。

其间,为充分发挥国家资助金的作用,便于基础设施建设,朱明清首次将村里分散的51户人家集中起来,建设了雷波县第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县委、县政府在马道子村召开了全县的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推广其经验。时任州委主要领导对朱明清创实务新的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

第二次移民

雷波磷化工提档升级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巩固民族团结的基石。雷波的发展,必须立足县情。磷矿资源丰富,是雷波最大的县情之一,近期储量22亿吨,远景储量44亿吨。县委、县政府立足磷矿优势,确立了“工业强县”战略,努力把雷波建设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磷化工基地”,分别在第九届、十届西博会和四川中小企业灾后重建等投资洽淡会上签约引进磷化工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65亿元以上。其中,雷波凯瑞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万吨黄磷及20万吨磷酸盐深加工项目,经专家论证,选址落地汶水镇马道子村。

那时,朱明清已是汶水镇党委副书记兼马道子村支部书记,义不容辞担起了凯瑞公司建厂征地的“急先锋”。他和镇、村干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与县工业园区办公室人员密切配合,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宣讲雷波县发展工业的目的、意义和征地拆迁的政策、补助标准,会后个别走访、上门释疑解惑,马不停蹄、披星戴月,反反复复、苦口婆心,让绝大多数征地农户都解放了思想,乐意搬迁。2012年以来,马道子全村共搬迁农户364户,腾地840多亩,确保了项目工程进度的需要。

“并不是所有人的脑子都能够很快转过弯来。”朱明清说,三组村民白且尔当时就说:“我们是农民,土地都没有了,种不成庄稼了,吃屎啊?”朱明清晓得他是有意刁难,也不客气,回答说:“你要是跑慢了的话,屎都被别个抢完了,只有喝西北风!”事后,朱明清及时找到白且尔单独交谈,结合他家的实际,启发他用征地款买一台挖掘机,告诉他国家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不愁用武之地,那样就端上金饭碗了。白且尔担心:挖掘机买来了找不到活干,朱明清果断地表态,果真那样,你再来找我,我帮你!白且尔果真照朱明清的指点,用征地款买了一台挖掘机雇人开,到现在他已经有了3台挖掘机,累计收入70多万元了。而马道子村的其他征地农户,都顺利地实现了产业转移,以第三产业为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

在第二轮征地、移民的实践中,朱明清检验、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他内心的成就感,驱散了身心遭受的疲惫,也化解着别人的误解、诋毁和攻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第三次移民

极度贫困村凤凰涅槃

汶水镇铜厂沟村是雷波全县171个精准扶贫的贫困村之一,是一个彝族聚居村,位于海拔近2000米的大山之中,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村内没有一寸公路,没有安全饮水,群众生活水平低下,贫困户较多,脱贫攻坚的难度极大。该村是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张力的定点联系村。州纪委高度重视定点帮扶该村的工作,2016年初,派出州监察局伍元龙同志赴铜厂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伍元龙到任后,很快摸清了村情,针对该村“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交通闭塞”等制约因素,在广泛征求全村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实施整村易地扶贫。他的想法,与汶水镇党委、政府的筹划不谋而合。

但是,铜厂沟村整村搬到哪里去呢?镇、村合计后,选定了本镇狮子村一二组临近353国道(原307省道)的“营盘堡”。可狮子村村民是否愿意接纳彝族同胞、为他们修建住房让出宅基地呢?镇党委书记马格胚和镇长朱明清对上了眼:无论困难有多大,都必需迎难而上!他们把狮子村“两委”干部召集起来,明确了目标、方向。而且,朱明清把自己先前的征地、移民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狮子村“两委”干部。

狮子村“两委”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刘永会得到朱明清的“秘笈”后,经过一番“消化”,立即开展群众思想工作,很快得到5户村民的响应。村“两委”干部以此为突破口,多次上门做工作,其他村民也同意了按照统一补偿标准让出荒坡土地。以同样的方式、方法,狮子村“两委”干部与镇党委、政府,铜厂沟村驻村第一书记伍元龙等密切配合,成功将所征荒地里的64座坟墓迁了出去。现在,一个崭新的铜厂沟新村奇迹般地矗立起来了,83户人家从此告别了贫穷落后的苦日子。

今年3月31日,雷波县莫红中心乡九口、马处哈、达觉3个极度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集中开工仪式在汶水镇汶水村举行,预计将安置150户贫困建卡户、约640人。

莫红这3个村最低海拔1000余米,最高海拔达3200多米,都地处边远、且通村山路艰难崎岖,道路交通闭塞;人畜饮水受自然条件制约,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改善;卫生医疗和教育事业几乎等同于零,群众无任何经济来源,靠天吃饭,依靠落后的传统种植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完全不具备基本的发展条件,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

而选址定点汶水,却起因于朱明清与州纪委下派到汶水镇的两个第一书记伍元龙和祝云华的一次闲聊。两位第一书记说,在汶水镇的第一书记任期满后,如果被调整到莫红中心乡的3个极度贫困村去工作,恐怕难以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倒不如将用于修公路的巨额资金,去另外的地方流转土地来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像铜厂沟新村一样。朱明清说,只要这个想法有利于群众脱贫,我帮你们找土地。并顺手朝前一指,对面缓坡上端,就是汶水村和太平楼村的土地。近些年,两村农户大多外出打工或从事第三产业,2000多亩土地几乎撂荒了。

言者无心,听着有意。朱明清他们的闲聊,传到了州纪委领导的耳朵里。州纪委领导又将此想法转告了雷波县党政领导。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县领导召见汶水镇负责人,“真的能干成吗?”

“这是一举三赢的事情,怎么干不成?”朱明清说,在汶水、太平楼两村流转土地,一来解决了莫红乡3个极度贫困村发展空间不足的窘境;二来让汶水、太平楼两村近乎闲置的土地发挥了作用,农户用流转资金可以迅速转产,提质增效;三是莫红乡3个极度贫困村的人口迁移来了,又能做大汶水镇,发挥它的带动、辐射功能。

县领导调研论证后,立即拍板,干!于是,朱明清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又忙乎开了。经过镇、村、组干部一番齐心协力的奔波,顺利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征地协调任务。如今,684亩土地勃发起了新的生机。

文/本报记者 江泽明

新闻推荐

医疗卫生“脱贫攻坚战”开启“互联网+”新模式 互联网在线义诊来到雷波磨石村

本报讯“没想到还可以在家门口就看上病,这个太方便了。”雷波县磨石村五组蔡巫合说。7月7日,全新的“互联网+医疗卫生精准扶贫”新模式来到了在海拔1250米高的雷波县帕哈乡磨石村,开始了...

雷波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雷波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