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汉族女书记的民族团结情怀

凉山日报 2017-08-09 14:58 大字

驻村“第一书记”姚梅(右一)检查农户住房情况。

炎热的仲夏,天是那样的蓝,地是那样的纯,树是那样的绿,水是那样的清。走进雷波县罗山溪乡光辉村仿佛给人就是一种民族团结和谐,共创美好新生活的动人画卷。

7月27日,记者跟随雷波县民政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讲组来到了罗山溪乡光辉村驻村“第一书记”办公室,只见一位精明伶俐、憨厚朴实的瘦女子,正忙碌着整理精准脱贫和民族团结宣传资料。她,就是雷波县罗山溪乡光辉村驻村“第一书记”姚梅。

挑起“第一书记”的担子

2015年9月,年仅32岁的姚梅受组织派遣从雷波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中心主任挑起了罗山溪乡光辉村驻村“第一书记”的担子。光辉村是一个纯彝族聚居的村寨,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14人,其中扶贫建卡户58户240人,现有特殊困难儿童12人,五保老人3人,设有村党支部1个,党员11人,村委会班子齐备,村“两委”组织机构健全。姚梅进驻光辉村后,积极协调修建了村级“一村一幼”和通村通组公路的建设工作,现光辉村正新建村小1所、村幼儿园2所,并有序有效开展了“农民夜校”教学活动,让村民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为早日实现脱贫奔康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撑,目前光辉村的硬化道路已经全面建设完成。

2017年,光辉村共有3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其中芭蕉湾安置点有13户村民,由于长年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山地带,生存和生活条件极差,距罗山溪乡政府来回要走7个多小时的陡峭山路,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身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姚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几经冒着酷署难耐的天气,无数次地动员、政策讲解和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将13户村民整体搬迁至山脚下交通方便的公路旁修建了住房。

目前13户村民集中安置建房主体已竣工完成。看着即将入住的新房和出行全是水泥路,昔日在山上一直住着竹编房子的村民从心底里感激万分,这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姚梅用辛勤和汉水浇灌的结果。

摘掉贫困的帽子 让百姓过上幸福日子

由于光辉村的扶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2017年7月,姚梅同志被凉山州委授予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

“既然组织信任,把我派到彝族聚居的贫困村来搞精准扶贫工作,哪怕再苦再难我也要把扶贫工作干好,还要团结村“两委”班子和村民,克服一切种种艰难险阻,早日把光辉村的贫困帽子摘掉,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姚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汉族家庭出生的姚梅,语言障碍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然而她使出了一个绝招,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团结在一起,利用开会的形式,虚心向他们学习彝语和民族风俗习惯,并用本子和笔一字一句地把彝话用汉字标写在笔记本上认真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终于基本上掌握了简单的彝族日常用语,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彝族同胞交流,相互学习应用。

一位彝族阿妈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位汉呷阿咪子确博瓦吉瓦、嘿吉嘿!是我们民族大团结的好榜样,她不但带领我们脱贫致富,还要和我们彝族人交心谈心,给我们宣传民族大团结的好政策,鼓励我们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互相关心,彝族和汉族都是一家人,要疑聚民族团结的力量,早日脱贫奔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路,在她的脚下延伸,事,在她的手中形成,深信这位“汉呷”姑娘始终扛起这面民族大团结的旗子勇往直前,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着光辉村的美好蓝图。

文/特约记者 韩朝春

图/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保持军人本色 开创小康生活 ——记雷波县五官乡青杠村党支部书记、退伍军人唐朝顺

坐落于脐橙林中的青杠村。唐朝顺为果商介绍产品优势。雷波脐橙。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空中,灼热的阳光洒向大地,绿茵茵的庄稼、草木等植物被晒得奄奄一息。雷波县金沙江河谷的气温高...

雷波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雷波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