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老百姓住房今非昔比 从茅草房到楼房都住过 75岁老人聊房子
如今漂漂亮亮的楼房。 昔日破破烂烂的瓦板房。
从茅草房到楼房都住过
75岁老人聊房子
文/图本报记者贾巴尔且
“小时候,记得我们那里的房子全部是用小竹子编制成的,管不起两三年就烂了,到处漏雨。特别是竹叶烂完了,只剩下竹子,好像筛子一样,到处都是洞洞眼眼的。2009年,我们这里搞彝家新寨建设,我们一家人只出了1万元,就由政府帮我们修起了三室一厅的瓦房,还有两个畜圈,一厨一卫,家家安装了太阳能。好多路过我们这里的人,都羡慕我们得很。”7月10日,今年64岁的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村民俄底作哈到县城走亲戚时,和亲戚朋友聊起来。
“还不到10年,你们当时那些很好的房子,现在已经不算什么了。这两年,我们这个组修建的房子更安逸,一楼一底的,每套房子都是二套一,卫生间、厨房都有,底楼还可以用来卖东西。如果在县城,可值一百多万了。”一旁的亲友自豪地说道。
说住房
从茅草房到楼房的“飞跃”
在金阳农村,一说起房子,人人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上世纪50年代,金阳县南瓦乡地洛村村民冉力只吉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他们全家住在一个低矮、破烂不堪的茅草房里。屋里黑洞洞的,一旦下雨,到处漏雨。听他父母说,虽然只是一间茅草房,但不是所有草都可以盖房子的。用来盖房子的草只生长在海拔低的地方,盖一间房子需要背100斤左右的草。另外,盖房子用的木杆也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找。那时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修一间茅草房也不易,所以家家户户的草房都是破破烂烂的。
上世纪60年代,冉力只吉家准备了几年,终于建起了他们村里第一间瓦板房,一种用木椽子盖起的房子。瓦板房的使用寿命比茅草房多几年,因此他们家成为左邻右舍最羡慕的对象。但这种瓦板房不像茅草房那样冬暖夏凉,晚上睡觉房里依然看得见星星和月亮。特别是下雨时,雨打在椽子上噼里啪啦响,吵得人睡不着。冬天下雪雪花也会飘进来,在屋里堆起厚厚一层。
上世纪80年代,冉力只吉家不小心发生了火灾,瓦板房被烧毁了。于是,他人背马驮,从金阳县城下边的务科拉来瓦片,盖起了该村第一间瓦房,又成为左邻右舍羡慕的对象。
2017年,冉力只吉家和村里其他232户建卡贫困户一样,只出资1万元,就分得一套60平米的二室一厅房子和一间30平米的门市。全村200多户人住在一个集中安置点,政府还给他们家家添置了家具、家用电器、太阳能。
如今冉力只吉已经75岁了,看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房,他骄傲又自豪:“旧社会富裕得很的奴隶主,也修建不起一间瓦房给自己的儿子住。这些年,共产党、人民政府修了这么漂亮的房子给我们老百姓住,这辈子连做梦也没有梦到,共产党、人民政府瓦几瓦!”
聊种养殖
国家给农民发多项补贴
70年沧桑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化。金阳人民告别了祖祖辈辈容身的“三房”(茅草房、木瓦板房、石板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如今,走在金阳各地,到处都能看见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鳞次栉比,依山傍水,格外耀眼。每一个村村寨寨,就像是一座小城市,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除了住房,金阳农民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谈论得最多的还有一个话题——种养殖:种粮食,国家给粮食直补;喂养母猪,国家给母猪补贴……
在日常生活中,生病了,有新农合。孩子要上学,免交学杂费。另外,还有退耕还林、易地移民、“三房”改造、彝家新寨建设……一系列惠民政策,都是党和政府给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福利。
老百姓这日子哟,越过越舒坦呐!
新闻推荐
家庭与生活报讯6月11日,成都仁爱医院、成都脑康医院、成都附大强直医院、成都民生耳鼻喉医院专家义诊团一行,来到金阳县红...
金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