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乙底村:以花为媒 发展金阳旅游新业态

凉山日报 2019-06-25 08:13 大字

这个夏天,金阳漫山遍野的索玛花刷爆了朋友圈,随着索玛花火起来的,还有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随着金阳赏花期的到来,一拨拨外地游客慕名来到金阳,赏完花,游客们来到丙乙底村,吃彝家美味,感受彝家风情。

近年来,在金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以“三个结合”构建农文旅产业链,全力打造“赏彝区美景、宿彝家新寨、尝彝家美食、品彝族文化”彝区旅游新业态,打造文化旅游接待中心,并植入彝族文化元素,让游客不仅可观风景,还可感受彝家生活。

丙乙底村:

以花为媒发展金阳旅游新业态

以花为媒 村民吃上“旅游饭”

6月的一个周末,来到丙乙底村民俗达标户洛布日格家,一进门,就看到一张大大的圆桌,圆桌周围摆放着10来个坐凳,显然是一张餐馆用的饭桌。

“客人来了,吃饭就在这儿吃,外面小偏房里还摆着几张饭桌,二楼是几间住宿,旅客来了,有吃的,还有睡的才好呢!”洛布日格高兴地说。

“今年索玛花节期间,几家村民开的餐馆,收入达到了5万多元。”村民们说,通过走“农文旅”结合之路,不仅是餐饮业,还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都大大提高。今年索玛花节期间,全村共实现旅游收入20多万元。

据悉,近年来,丙乙底村全力打造“赏彝区美景、宿彝家新寨、尝彝家美食、品彝族文化”等彝区旅游新业态。引入现代建筑理念,融入彝族传统建筑元素,坡面设计建造房屋68套,配备了太阳能路灯、固定式垃圾桶、草坪围栏等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了文化墙、标语、彝族文化图案等,开设文化旅游接待中心,引入沙马服饰、装饰品、工艺制作等,植入彝族文化元素,让游客不仅可观风景,还可体验彝族文化,感受彝族生活。

以集体合作社形式建立村级“旅游驿站”,打造旅游电商平台、超市、民俗、餐饮等,经营烧烤、盒饭、彝族餐、小吃等,通过这一销售平台,向村民现场收购猪、羊、鸡、土豆、蔬菜,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挣钱。

文旅+助力村民增收

随着金阳索玛花文化旅游品牌的不断提升,金阳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助力村民增收。实施“春薯秋菜”发展高山错季蔬菜,探索开发旅游销售,采取“工作队+致富能手+普通农户”帮带模式,开展高山“食叶草”及高附加值、易储存农产品种植,农产品种植面积800余亩,种植华山松1000余亩。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实施集中养殖与分散养殖高山乌金猪、土鸡。

四川省福建商会对接“以购代捐”采购农产品。制作出“七百公里,两个世界”宣传片,借力西部公益论坛,号召社会爱心人士认购“爱心礼包”,主要认购乌金猪腊肉、高山苦荞面的农产品。与北方川商返乡创业发展中心会员企业“叁和乐购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通过电商平台,高端定制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利用旅游及电商平台优势,销售金阳青花椒、白魔芋、乌洋芋、碗儿糖、土法熏制的乌金猪腊肉等特色农产品,促进和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让老百姓“吃旅游饭”,实现“不挖山、不砍树”、依靠青山绿水也能增收致富的目标。

挖掘民俗风情

打造特色旅游示范村

依托当地旅游生态环境,深度挖掘地方民俗风情、移民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内涵,大力开发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和民族特色、地方特点的乡村旅游商品,积极推动农林渔牧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推动形成乡村农家乐旅游、红色旅游、自驾游、民族风情、生态休闲、特色农业等系列主题旅游产品,建设成为具有山区特色、民族特色、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在建好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同时,按照“乡村旅游+贫困户”旅游带动扶贫模式,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扶持乡村民俗旅游经营户达标建设,引导贫困户发展超市、农家乐、民俗餐馆、农家旅馆等。游客可以在体验彝家烧烤、苦荞粑、煮洋芋等彝族特色餐饮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在旅游经营户家里住宿,深度体验彝家风情。

邀请有实力的公司发展超市、餐馆,进行旅游经营销售,同时,通过沙马文化服饰银饰制作、发展旅游住宿、经营好1017青春扶贫超市,建立广场停车、小吃、农产品销售服务区及小市场等,真正把丙乙底建成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旅游示范村。  

文/图本报记者 白里呷

新闻推荐

法官不懈追踪 申请人笑领执行款

“谢谢法院的法官,谢谢你们,不是你们的话,我家的钱就打水漂了!”5月21日,在金阳县人民法院执行庭,当申请执行人接过法官手...

金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