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夫 美好新生活在眼前

凉山日报 2019-05-23 17:50 大字

“如今,产业发展起来了,迷科村的乌洋芋,通过电商平台,网上平均售价每斤约13元,最高价卖到18元一斤了呢!”

“产业发展了,村寨也美丽了,风俗变好了,社会风气更好了,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走进金阳县马依足乡,当地群众有说不完感叹,感叹这美好幸福新生活。

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以来,该乡团结带领全乡1万多干部群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创新谋划抓产业,以超常的举措抓好抓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让群众有尊严的脱贫、可持续的发展、惠子孙的奔康。

“绣”出绿特产业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撑,为此马依足乡创新发展“三带”绿色经济,逐步形成立体产业、生态屏障、助农增收“三协调”发展格局。全乡“三棵树”种植面积为青花椒5.12万亩、红花椒1.5万亩、华山松5千亩,该乡还建成了5千亩红花椒套种乌洋芋示范种植基地1个、3千亩青花椒套种白魔芋示范种植基地1个、500亩清香核桃高产示范基地1个。目前,该乡立体生态经济年产值达到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4075元增长到2018年的8216元,让贫困群众依托绿色产业发展提早两年越过“贫困线”。

为了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马依足乡立足青花椒、乌洋芋等优势产业,引进四川家和调味品有限公司、凉山全优贸易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集体经济+贫困户+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大力培育专合组织、种养大户、集体经济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有青花椒种植大户486户、乌洋芋种植大户319户,“迷科乌洋芋”“特普洛新东方种植业”等4个村集体经济专合组织,2018年迷科村集体经济向群众分红80万元。

为了拓宽乡里产业的销售渠道,乡里建成了“乡通宽带网、村通4G网”的“全民触网”工程,着力在乌洋芋、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包装、品牌推广、电商促销上下功夫,建成了电商服务中心,并在在京东网等知名网站推销,在西昌市等地建设营销网点销售,同时深化与广东省佛山市合作销售,推动全乡农特产品“出村进城”。2018年,该乡就依靠网络销售乌洋芋40吨、青花椒28吨,农民收入随之增加。

“绣”出美丽新村

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方面,马依足乡以“融得进城镇、返得回故土、奔得起小康、记得住乡愁”的思路,以老县城避灾河东新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建设,多点多极加速全乡城镇化进程。该乡还按照“因地制宜、群众自愿、产业配套”的原则,将安全住房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富民产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3户915人,建成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集中安置点4个;创新推广“错层式”建筑模式,建成彝家新寨238户。

为了改善基础设施,该乡全覆盖实施村组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通村硬化路8.8公里、通组路21公里、入户路48.9公里,建成民俗多功能房4个、村卫生室4所、幼教点5所,全乡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制约脱贫攻坚的瓶颈得到彻底破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绣”出美好生活

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让“看不见的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牢牢守住脱贫攻坚成果。马依足乡通过建强队伍凝聚力量,强化乡党委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队伍,管好用好驻村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苏施支部”作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人们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显著增强了攻坚力量。

为了强力推动移风易俗,带来新风气,该乡通过党员精准示范工程,掀起“树新风助脱贫”和“五好”创建热潮,掀起了立规约、除陋习、树新风的热潮,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目前,全乡已经实现了丧事不杀牛、不燃放烟花的良好习惯,婚丧嫁娶简化了,攀比炫富现象基本没有了,邻里婆媳关系更和谐了,村容村貌整洁了,生活环境也更好了。

本报记者 白里呷

新闻推荐

金阳:开展“保健”市场乱象专项整治工作

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整治“保健”市场乱象,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巩固“百日行动”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近日,金阳...

金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