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州委“推动五大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决策部署,今年,金阳县深入打造“产业扶贫工程示范县”,其总体目标是:到年底,达到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经济收入进一步增加,贫困群众“两不愁”指标稳定达到国家验收标准。2019年圆满完成3012户16338人贫困人口脱贫,力争到2020年全县150个贫困村均建成产村相融的幸福美丽新村。
优化产业布局
厚植农业产业发展优势
持续发展“三棵树”套种套养立体林业产业。持续发展青花椒、核桃、华山松“3+X”套种套养立体林业产业,不断巩固提升“100万亩青花椒产业大县、80万亩核桃产业重点县、20万亩华山松产业基地县”建设成果。今年完成8万亩“三棵树”补植补种任务,完成500亩大红袍花椒基地和200亩青花椒基地建设,新增种植魔芋1万亩,实现群众“林上有果摘、林间有畜养、林下有芋挖、包里有钱装”。
大力发展高寒山区“春薯秋菜”产业。大力发展高寒山区“春薯秋菜”补短板工程,力争高寒山区弃耕、闲置的土地应种尽种,着力解决高寒山区当期当代产业扶贫难题。
鼓励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因村制宜大力发展脐橙、枇杷、特色养殖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确保年内建成水果、中草药基地0.45万亩。同时,对标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一项稳定增收产业。
大力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按照“旅游+”“生态+”等模式,着力打造宿彝家新寨、尝彝家美食、品彝族文化、赏彝乡美景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香格里拉大环线藏羌彝走廊金阳精品节点,力争实现“不挖山、不砍树,靠旅游能脱贫”目标。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建设县就业扶贫综合培训中心,增加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力争今年解决3800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成功创建一批返乡创业园、解决1000个贫困劳动力在县外转移就业;因地制宜大力开发村级卫生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保障其基本生活。
延伸产业链条
健全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确保新增特聘农技员5人,新培育科技示范户50户,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人,培训基层一线农技员150人,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个,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22个,新培育省、州级示范合作社4个,州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
大力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种养+”“工程团队+”“经济林木+”“农机租赁+”“闲散资金+”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今年完成剩余3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建,确保全县13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投产运营。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今年力争将金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产融合扶贫”生态示范园打造成为州级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启动5个青花椒产业种植园区建设,确保完成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种植、养殖园区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初、精深加工,着力延伸青花椒、白魔芋等特色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切实改变卖原料的格局,促使农户农牧产品就近实现商品化、市场化。
打通流通渠道
健全农业产业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品牌创建。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计划,狠抓“三品一标”建设,健全青花椒、白魔芋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可追溯等“八大体系”,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支持开展SC认证、特色农产品开发包装、品牌宣传推广等,凸显品牌提质增效作用。充分发挥青花椒白魔芋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效益,打响金阳青花椒、白魔芋、乌洋芋等特色品牌。抓好“大凉山金阳”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力争今年成功申报金阳青花椒、白魔芋国家驰名商标。
大力发展在线农业。全速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实施“县有电商服务中心、乡有电商服务站、村有电商服务点、户有电商明白人”工程,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加快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中心和配送站点建设,健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电商新业态促销农特产品富裕农民。力争今年新建乡镇服务站5个、村级服务点15个。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快推进农产品冷藏库和冷链物流建设进度,着力提升冷链物流运输能力,以保障县内农产品运得出,保证运输质量,确保今年建成丙底乡、桃坪乡两个冷链物流冷冻库并投产。
实施保底收购政策。继续对青花椒、白魔芋等农产品进行保底收购,让农民不受市场中间环节恶性压价,确保农户收益得到保障。通过“以购代捐”活动,有效促销农产品,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
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大力推广各类惠农保险产品,认真开展“惠农宝”“扶贫保”等工作,力争实现农业保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种植养殖产业和自然灾害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50%以上,切实解决传统农业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为农民稳定增收加牢“保险锁”。
金阳青花椒:
一张叫得响的产业“金牌”
金阳,一个曾经贫困到无以复加的边陲小县,因有了一粒种子的萌发,带动了一项产业——青花椒的兴起,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特别是近年来,该县以“全域覆盖、应栽尽栽”为目标,建基地、抓示范、创品牌、抓营销、促增收,全力做大做强青花椒产业,使青花椒产业成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家园”、“康养保障”和“绿色银行”。
2018年,该县青花椒实现“应栽尽栽”,总面积达到103万亩,总产量达9995吨,产值达9.79亿元,椒农人均收入6279元,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9.88%,全县12万群众依托青花椒产业实现了脱贫、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63.15%。
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
围绕青花椒产业做规划、定目标
结合县情定思路。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全省培育林业产业强县、全州实施“1+X”生态产业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三带立体林业产业”思路,大力发展“三棵树”套种套养立体林业经济,加大青花椒产业发展力度,着力构建“林上有果摘、林间有畜牧养、林下有芋挖、包里有钱装”助农增收新格局。
结合林情做规划。围绕金阳“潜力在山、后劲在林、希望在树”这一现实林情,出台了系列文件,编制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专门组建了“金阳县青花椒生产办公室”和”林业产业服务中心”,设立了林业产业发展基金,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青花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做到领导、机构、人员、资金、技术、规划、责任“七落实”。
结合发展定目标。今天人养树、明天树养人,充分利用国家生态补偿政策支持,深入实施“天窗增绿”“城乡增绿”“山河增绿”等五个绿化工程,充分整合各类资金重点扶持青花椒产业做大做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全覆盖、五年见成效”三步走发展目标,规划到2020年全县青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人均有花椒树80株,青花椒林下套种白魔芋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
坚持“全域覆盖、应栽尽栽”
围绕青花椒产业建基地、立支柱
强抓基地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林地流转等形式,鼓励龙头企业、个人建设花椒规模化种植基地。实行新造与改造并举,造林与营林结合,示范带动,连片推进、规模发展。整合各方资源、资金向花椒产业倾斜,推进花椒基地建设,改善花椒种植基地的道路、沟渠、水池等农业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水系配套工程,改变青花椒“只种不管、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方式,解决青花椒因干旱而造成的落花落果减产减收的问题,实现项目实施地区的青花椒每亩增产30%、年亩产均增收2700元。积极扶持和培育花椒育苗、生产、营销等专业合作组织,免费补助造林苗木,强化技术指导,强化对花椒育苗、种植、嫁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烘烤、包装、运输、营销等环节的服务,提高花椒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全力打造林业产业“金山”工程。
强化科技支撑。始终坚持科学引领,全面建设高产示范基地、母本园,大规模培训椒农,建成“县有中心、乡有站、主产区有协会、户有技术员”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试验田”、示范户,并探索出一套使青花椒栽植后18个月后就试花挂果的栽培管理经验,推动了“金阳青花椒”产业化发展进程。扶持推广多功能花椒采摘机、花椒精选机和花椒烘干机等机械,解决花椒采摘难、烘烤难和精选定级难等问题,不断提高花椒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与省林科院、西南农大等单位深度合作,狠抓稳产、高产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攻关,大力实施青花椒低产低效林改造和良种工程建设,良种使用率达100%。《金阳青花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送审稿)用于指导全国青花椒标准化生产。《金阳县金阳青花椒产业发展模式》收录在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退耕还林工程典型技术模式》一书,作为低中山干热干旱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模式向全国适宜地推广。“金阳青花椒”经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良种,与川农大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开展申报国家级良种工作。
发展林下经济。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按照“三棵树”林下套种套养立体林业经济发展模式,采取“一青一白”植地结缘和优势互补的生产方式,示范推广青花椒与白魔芋间套种植的生产模式,扶持发展青花椒林下套种白魔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进一步拓展林农增收致富空间。目前,全县建成青花椒林下套种白魔芋基地面积达5万亩,亩产增收3500元,惠及全县15个乡镇、28个行政村、林农8540户43750人。
抓好育苗供苗产业扶贫。利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全县建有高标准的青花椒育苗基地1万余亩,年出青花椒苗木3000余万株,不仅适地适树、就近就地的满足了县内造林需求,还让林业产业产生的第一道利润与贫困户共同分享,使1000余户贫困户靠育苗就实现了脱贫。
坚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围绕青花椒产业抓营销、创品牌
以节搭台抓宣传。先后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金阳青花椒节,以节为载体,成功打造出了青花椒产业的“金字名片”,提升了金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历届县委、县政府“一把手”率队走出县外,先后精心组织参加各地各种博览会,以节搭台,经贸唱戏,吸引四方商家,取得了开启市场之门的钥匙。组织县域内各专业合作社,在全县重大活动上全面展示青花椒各类产品,让各地客商更直观了解金阳青花椒独特品质。政府和种植户组成销售队伍,分赴全国各地,通过上门推销,使金阳青花椒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特别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相逢篇》节目播出后,金阳青花椒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供不应求,价格逐年增长。
专合带动搞促销。采取政府主抓、企业带动、农民参与的方式,围绕青花椒产业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的经济运行模式,建立花椒营销体系,使“金阳青花椒”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西欧等一些国家。通过培养营销队伍、组建龙头企业、规范市场秩序,不断开拓国内外新市场,达到了产销互动的良性循环。加快交易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构建花椒现代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发布销售信息,使金阳成为花椒集散中心和信息中心。2018年,金阳青花椒走出国门,在上海口岸顺利通关出口澳大利亚,实现了自营出口和自主品牌出口“双突破”。
提质增效创品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支持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拓展花椒加工项目,开展花椒初、深加工,开发花椒系列产品,着力打造“金阳青花椒”品牌。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大凉山金阳青花椒”国家知名序列品牌,实施青花椒资源地理标志保护和金阳青花椒证明商标,在名、特、优、新上狠下功夫,成功创建了多个区域特色品牌,成功打造国家级出口青花椒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全县青花椒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做优奠定了强劲品牌基础。加强与金沙江流域花椒种植县的交流、对接,共同打造金沙江流域花椒经济走廊,形成金沙江流域花椒经济利益共同体。
如今,青花椒产业已成为该县一张叫得响的产业“金牌”,成为了全县可持续助农增收的“摇钱树”、“小康树”,更成为了全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实践和实施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油房村:
建成全国“一村一品”(青花椒)示范村
“咱们村是全县建成的第一个国家级一村一品(青花椒)示范村。2016年7月22日,国家农业部公布了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咱们村入选,全凉山州仅有咱们村呢。”来到金阳县芦稿镇油房村,村民们说起村里的青花椒,都自豪地这样说。
走进油房村,便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山山峁峁、沟沟岔岔、满山满坡、田边地头那一片片、一畦畦的花椒林苍翠欲滴,阵阵青花椒的馨香味儿飘进鼻里,沁人心脾。
油房村位于金阳县城西南部,距县城50余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120亩,现有村民有356户、1502人。该村曾是一个典型的以种养业为主的山区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靠玉米等种植和劳务输出。
为找准一条致富路,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次邀请县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到村里实地调研,献计献策,寻求致富项目,通过多次反复考察、调研,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后,决定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青花椒产业。
确定发展青花椒产业后,该村在县农业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组织部分村组干部、群众,到青花椒种植技术和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和参观,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了发展青花椒的好处,提高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
在发展青花椒产业中,该村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手把手传授科学修枝打叶技术,组织椒农与县花椒办技术人员“结对子”。农技人员按照椒农的需求,主动到村组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并通过传、帮、带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通过这些措施,很好地解决了农户种植青花椒的技术问题,促进和保障青花椒产业的健康发展。
经过多来年的实践与探索,走出了一条种植青花椒致富之路,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青花椒种植专业村。
随着青花椒产业的发展、产量的增大,为拓宽销售渠道,该村的椒农们自行组团,每年贩运青花椒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销售,年销售总量超过100万公斤,每个组团年收益达几十万元。同时,发动全村村民,组建青花椒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金阳县天地精华青花椒白魔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发加工青花椒油、青花椒粉等系列产品,远销台湾、韩国和日本等地。
“现在,我村已经逐步建立了‘椒农+专合组织+公司’三级流通联动网络,使\‘金阳青花椒’源源不断地卖到全国各地,打入国际市场。”青花椒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油房村的青花椒产业稳步发展,长盛不衰,已形成了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享有“远看苏杭,近看油房”和“金阳青花椒第一村”的赞誉,2007年荣获“全国绿色小康村”,2009年荣获“四川省绿化示范村”等荣誉。
油房村一跃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所有农户均种植10亩以上,种植2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116户,种植50亩以上的大户有26户。全村青花椒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年产量约30万斤,产值达1050万元,全村青花椒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3.6%,人均收入达到8365元。
青花椒让村民富裕起来了,如今,村民们的住房由过去的土坯房变成了现在的小楼房,那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映衬在绿树丛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道公路直通每个村民小组,修通了每户农户的便民路,户户安上有线电视,家家通电通水,改建了厨房和厕所,处处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金阳县委注重做好被问责干部的关心关爱工作,通过谈心谈话和一对一回访教育,及时疏导思想,为他们提神鼓劲,鼓...
金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