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三立足”+“五举措” 助力农户脱贫奔康

凉山日报 2019-01-22 08:32 大字

本报讯 2018年,金阳县牢牢把握金阳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创新提出立足生存抓林业、立足产业抓造林、立足涵水抓绿化“三个立足”发展新思路,大力实施“五个富裕农民”举措助农增收。

大力发展青花椒、核桃、华山松“三棵树”套种套养立体林业产业。根据县境内典型立体气候特征,按照“三带”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巩固提升“100万亩青花椒产业大县、80万亩核桃产业重点县、20万亩华山松产业基地县”建设成果,2018年补植补栽青花椒、核桃、华山松“三棵树”10.5万亩。截至2018年底,全县“三棵树”总面积达201.54万亩,挂果69.8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15.42亿元,其中青(红)花椒种植面积达103.57万亩,挂果面积46万亩、产量1.01万吨、产值9.79亿元;魔芋种植面积7.5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2.5亿元。

创新发展高寒山区“春薯秋菜”产业。利用马铃薯收挖后闲置的土地种植秋季蔬菜,持续挖掘秋菜种植潜力,确保高寒山区弃耕、闲置的土地应种尽种,着力解决高寒山区产业扶贫长短结合当期当代见效慢难题,彻底改革了高寒山区千百年来一年只种一季荞麦等农作物的传统耕种方式,变一季种植为两季种植,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成功探索出高寒山区“春种土豆饱肚子、秋种蔬菜挣票子”产业发展新路子。2018年全县种植马铃薯15.9万亩,总产量22.5万吨,实现亩平收入2200元以上,总产值3.6亿元;秋菜继续保持6.5万亩种植规模,预计实现产量13万吨,亩平收入2100元以上,总产值1.4亿元;春薯和秋菜预计实现创收2.92亿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实行“保底收购”政策,通过县农投公司对马铃薯、秋蔬菜等农特产品进行保底收购,让农民不受市场中间环节恶性压价,既能保障农户收益,又能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以村“两委”为主导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用好用活产业扶持基金,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发起组建农民合作组织,2018年成功培育依达乡依达村养殖合作社、丝窝乡扎兰姑村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等45个专合组织。目前全县建成并投产运营的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1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8个、龙头企业5个、家庭农场310个。

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抢抓机遇,依托优质农牧产业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引导发展的原则,深入实施“加工+特色产业”扶贫战略,引资3亿元建立金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产融合扶贫”生态示范园,目前已投产运营,着力解决农产品加工难、提质难、销售难等问题。

强化“大凉山金阳”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扎实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截至目前,累计创建“大凉山金阳”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31个,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个;充分发挥青花椒白魔芋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效益,打响金阳青花椒、白魔芋、高山露地蔬菜等特色品牌;抓好“大凉山金阳”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力争今年成功申报金阳青花椒、白魔芋驰名商标。

(本报记者 白里呷)

新闻推荐

登高健身出汗迎新 金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振士气

你追我赶勇攀登。本报讯近日,金阳后山脚下人山人海,人们个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都身穿印有“四川省百万群众迎新登高...

金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