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生态扶贫绿色产业富万家
本报讯 产业扶贫是根治贫困的“良方”。如何培育地方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链,真正收获真金白银,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金阳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基本思路,紧紧围绕“立足生存抓林业、立足涵水抓绿化、立足产业抓造林”建设,狠抓资源保护,大力营林造林,发展绿色富民产业,让贫困群众从绿色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
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理念,为生态扶贫定目标、立支柱。紧紧围绕金阳“潜力在山、后劲在林、希望在树”核心目标,推动林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年年整合1000余万元实施生态扶贫,宜种尽种、应栽尽栽、全域覆盖,2018年新补植补造青花椒4.75万亩、红花椒3.41万亩,新种植华山松0.99万亩,嫁接改良核桃3.95万亩,实施核桃标准化种植0.61万亩。目前,“1+X”林业生态业“三棵树”基地面积达201.54万亩,产值17.92亿元,林业生态产业人均纯收入8600元。
坚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目标,为生态扶贫抓绿化、促增收。在全省、全州率先启动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成功打造3个立体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完善生态巩固惠民补偿机制,每年兑现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各项生态林业惠民补助资金7318万元,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请生态护林员2131人,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共计补助1065.5万元,确保实现生态管护脱贫一批的脱贫攻坚目标。
坚持“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举措,为生态扶贫拓空间、增效益。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资源变资本力度,全力促进林农增产增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拓展林业生态产业发展空间。扶持发展林下经济,推广“三棵树”林下套种套养立体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建成套种套养示范基地7.5万亩,亩产提高3500元;强抓资源恢复保护,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2.64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21.05万亩,常年森林管护102.7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15.72%提高到43.9%以上。
紧盯“生态家园、绿色银行”目标,做大做强“1+X”生态产业。在提质增效、精深加工、产品对外出口、低产低效林改造、品种改良、品牌创建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到2020年,全县立体林业产业规模达30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0亿元,全县林业生态产业基地面积保持200万亩以上、总产值25亿元,贫困户人均收入1万元,真正把林业生态产业建成广大贫困群众的“生态家园”“康养保障”“绿色银行”。 (本报记者 白里呷)
新闻推荐
市民自发聚集在思源广场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本报记者刘秦君摄广安中学学生收看大会盛况。本报记者康建林摄协兴...
金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