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实施助农增收举措 唱农民增收致富大戏
近年来,金阳县深入实施助农增收举措,做好增收致富大文章,唱农民“增收致富大戏”。
深化改革富裕农民
金阳县聚焦脱贫攻坚“头等大事”、转型发展“第一要务”,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创新改革举措,加强改革试点和经验推广,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富裕农民,初步走出一条具有金阳特色的改革路子。同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纵深推进9大领域28个方面363项年度改革,农业农村、国资国企、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序推进。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山、二半山、河谷地区“三带”经济布局,创新实施“五借五还”工程,实现“三棵树”应栽尽栽,创新推广“春薯秋菜”种植模式,不仅改变了高寒山区传统耕种方式,而且在解决群众温饱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收入,拓宽了增收渠道。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县176个行政村中已有119个村建立了以种养业为主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目前,有龙头企业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75个、家庭农场310个。
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加工+电商+特色产业”扶贫战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精产业富裕农民,深入贯彻州委、州政府“1+X”林业产业决策部署,大力发展“三带”经济,逐步形成了林上有果摘、林下有芋挖、林间有畜养、包里有钱装的绿色产业发展格局,探索出了生态立县的绿色脱贫之路。
截至目前,全县“三棵树”基本实现应栽尽栽,总面积达201.54万亩,挂果63.5万亩、产量4.53万吨、产值13.57亿元。“三棵树”产值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0%,全县人均“三棵树”套种套养收入7000余元,老百姓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了“金山银山”。
发展电商富裕农民
该县大力实施“电子商务+绿色产业”扶贫战略,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着力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通道,促销农特产品富裕农民。
扎实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累计创建“大凉山金阳”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31个,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个,成功创建凉山首个“国家级出口青花椒、白魔芋质量安全示范区”。
加快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中心和配送站点建设,逐步建立物流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开展金阳特色农副产品和文化产品线上推广,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目前,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乡镇服务站3个、村级服务点6个,培育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等电商主体119家,今年以来全县农牧产品网络交易额实现6712万元。
健全物流体系,加快县城河东新区综合物流园区和金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产融合扶贫“生态示范园建设,实现冷链物流共同配送,实现农产品错峰错季和远程销售。
培训劳力富裕农民
金阳县依托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民夜校”、“9+3”免费职教等平台强化劳务技能培训,积极引导贫困人口通过诚实劳动自力更生掀起有尊严的脱贫、可持续的致富、惠及子孙的奔康。
抓好劳务管理。实行源头把关、过程控制、后续处置“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联乡帮村“五个一”、劳务综合服务部门、司法部门、劳务中介公司、劳务经纪人、派驻服务站“六支队伍”作用狠抓劳务管理。
全面提升农民工素质。突出培训对象、培训学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结果“五个精准”,办好劳务品牌、农民工就业技能、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型职业农民、残疾人“量服”、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六大培训”,全面提升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1月至7月,开展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4196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亿元。
本报记者 白里呷
新闻推荐
9月1日,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金沙江大桥上,工人正在对桥面进行最后施工作业。大桥的完工,标志着四川最后一个溜索改桥项目建成...
金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