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牧草种出大效益
通讯员李瑞丰王亚莉
进入八月份,位于安定区西南二阴地区的高峰乡已是一派收获景象,在错落有致、一望无际的梯田上,上千亩人工种植的燕麦草颗粒饱满,郁郁葱葱,正待收割。
一大早,高峰乡明星村村民陈玉霞就和丈夫下地了。陈玉霞是当地牧草种植大户,今年种了20亩燕麦草,从七月下旬开始,夫妻二人就抓紧时间在地里劳作,平均一天收割、扎捆、装车两亩多地的燕麦草,这就是他们地里的“光阴”。
“今年雨水特别好,燕麦草长势非常棒。”她高兴地说,“前几天,我给“梁上”交了10亩燕麦草,卖了7000多元钱,好得很。”
“剩下的10亩燕麦草,我准备交一部分后,留一部分给牛、羊、猪吃……等后半年下了牛犊,卖了肥羊,杀了年猪,这日子越过就越好了。”陈玉霞和丈夫堆放好刚扎捆的一摞摞燕麦草,盘算着下半年的收成,喜笑颜开。
不远处,一辆辆满载着燕麦草的小三轮车在宽阔平整的马路上排列成行,不一会儿,一辆承重20吨的大货车就被装了个满满当当。原来,陈玉霞所说的“梁上”指的就是“民祥牧草高峰乡指定收购点”。2015年,明星村村民陈建看到种植牧草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后,他便联合当地15户农户成立了丰农牧草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依托民祥牧草有限公司,以订单形式把收购点建在了田间地头。
“我们这个收购点从7月13日开始收购,价格为每吨320元。截至目前,共收了800多吨,平均每天收购量达60吨左右。”合作社负责人陈建说。
近年来,安定区坚持“生态优先、立草为业、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并举、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扩大退耕还草面积、建立牧草种植基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全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一年生饲用作物每年稳定在40万亩左右,年产鲜草总量达30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草牧业收入达到2350元,草牧业已成为该区农民增收、助推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真正让“小牧草种出了大效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进入主讯期以来,金阳县时刻绷紧防汛防灾工作这根弦,将隐患治理作为防汛工作重点之一,推进防洪工程建设,让广大群众...
金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