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精心打造特色农牧“全产业” 保障群众脱贫奔康
近年来,金阳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拓市场、强弱项、促改革,大力发展马铃薯、秋蔬菜、畜牧等特色农牧产业,为全县农民增产增收、贫困户脱贫奔康提供了保障。
打造“林+芋+草+畜”全空间发展模式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采取多种生产模式,积极开展农牧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海拔1千米以下的低山地区,采取“一青一白”植地结缘和优势互补的生产方式,推广“青花椒套种白魔芋”发展模式,示范推广青花椒与白魔芋间套种植的生产模式,实现林业产业和农特产业两大优势产业强强结合,优势互助,经济效益长短互补,有效解决了山区林农产业发展土地瓶颈问题,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了以林促农,以农养林,产业集约发展,实现林上有果摘、林下有芋挖的“树上”与“树下”的双赢。
在海拔1千米至2千米的二半山区,采取林上林下立体林业产业发展模式,“青花椒、核桃套种花魔芋”,力求“树上”、“树下”全面开花,全方位助农增收致富。
在2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区,采取“华山松套种牧草、套养畜禽”的立体空间发展方式,发展丝毛鸡、二代野猪、乌金猪及黑山羊等多种畜禽养殖业,让退耕还林与促农增收工程相得益彰,实现“林上有果摘、林中有畜养”。
“林+芋+草+畜”的全空间发展模式形成高、中、低三带林业产业全覆盖,林业、农业、畜牧等金阳特色农业产业有机结合,实现“树上、林中、林下”三赢。2017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12亿元,畜牧总产值5.28亿元,实现农牧产业助农脱贫1200户,5700人。
推广“薯+菜”全时节覆盖种植模式
创新推广“春种土豆饱肚子、秋种蔬菜挣票子”的全时节覆盖种植模式,有效解决高山地区群众增收乏力问题,积极改变高海拔地区传统耕种方式,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既解决群众温饱的同时又增加经济收入,“两不愁”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
变劣势为优势,走“有机”路,出“错季”牌。在适宜种植马铃薯的乡(镇)大力推广“青薯9号”的同时,利用马铃薯收挖后的闲置地种植露天秋季蔬菜,发展高寒山区“春薯秋菜”产业,促进高海拔地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彻底改革了高寒山区千百年来一年只能种一季的历史,开创了高寒山区一年也能收两季的新路子。
今年,金阳县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抢抓国家对“三区三州”特殊支持政策,大力推广高厢垄作栽培,春季种植“青薯9号”6.5万亩,秋季规划投入600万元,利用马铃薯收挖后的闲置地种植露地蔬菜6.5万亩。
今后,还将规划持续推广“春土豆+高山错季蔬菜+秋蔬菜”的全时节种植模式,计划每年种植春土豆15万亩,高山错季蔬菜2000亩,秋季露地蔬菜6.5万亩。
创建“全方位”增收格局
全面贯彻中央、省、州关于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认真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草原生态补助奖励、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发放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224.75万元,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1620万元,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群众手中,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收入增加。
下拨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5042万元,每个贫困村30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20万元接贷给贫困户发展产业。并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租赁、入股分红等方式参建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适度集中。全县共培育家庭农场310个、合作社373个。
按照贫困群众需求,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统一疾病防疫的方式,大力实施借芋还芋、借苗还果、借羊还羊、借猪还猪、借薯还薯的“五借五还”助农增收工程。通过示范引导,切实增加了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使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两年来,累计投放能繁母猪4126头,基础母羊4764只,青花椒、核桃、花山松苗木100万株,魔芋种子100万斤,青薯9号薯种13900吨。 文/图 本报记者 白里呷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17年,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起始年级正式出版,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金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