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贫困村的扶贫超市 产品走俏 农户笑 创建“四好”引领新模式,激发内生动力

西昌都市报 2018-06-15 10:35 大字

本报记者贾巴尔且

“不好意思,今天我家房子在打坝,有好多亲戚朋友来帮忙了,买11件啤酒和6件饮料,不过今天不能给你们现钱,过几天给你们可以不?”

“我们还怕你吗,你拿起去就可以了,你家修房子也没有来帮忙,我才不好意思了哦。”

6月12日,金阳县土沟乡日克地村扶贫超市里,村民木尔小合到扶贫超市里来买东西,与扶贫超市售货员阿曲沙合说说笑笑。

日克地村有5个村民小组,192户983人,属于极度贫困村。其中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87户,492人。当地村民开玩笑说该村以前是“三不管”的地方,意思是该村地处金阳、昭觉和布拖3个县边缘,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村民委员会成立都比其它地方晚3年,到2016年才修通了通村公路,全村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制约,也没有一个人参加工作,其他村的父母都不愿意把女儿嫁到这个村。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进一步深入,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和联村的团州委、团县委的领导和关心帮助下,该村水电路各种基础设施得到了夯实,前所未有的发展,青花椒成为该村的主要支柱产业。全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为民方便,

树立服务形象

今年初,该村以村扶贫超市为载体,创建“四好”引领新模式。经团州委、金阳团县委调研分析,结合日克地村实际,由团州委出资5万元、金阳团县委出资2万元,4户贫困户每户投入2万元入股建立扶贫超市,农户占收益70%,村上占收益30%,村上的股份全部作为“四好”创建活动运行资金,打造日克地村“四好”创建活动平台,树立“四好”创建品牌形象,确保了“四好”活动在日克地村生根发芽,经久运行。

村扶贫超市在村两委监督下,集批发与零售为一体,以服务群众为经营目的,从正规渠道进货,杜绝过期、假冒伪劣产品;以市内几乎相同价格售卖粮油、生活用品等物品,严禁暴利销售;引导群众食用大米,植物油,改善饮食习惯,方便群众,惠及群众,让利群众,在群众心中树立党委政府是来为大家办实事的,发展经济是为大家的,所得实惠是让利给群众的形象。

村民果友哈说,以前,为买点清油、大米、盐、肥料,都要走一天的路,赶着马儿到昭觉县的布西乡或金阳县的南瓦乡去买,现在村民不需要到其它地方去购买了,扶贫超市除服装、家用电器那些外,其它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价格和昭觉与县城基本一样,保证了质量安全同时又便利,所以扶贫超市办在村上,村民个个都很高兴。

带头致富,

树立发展形象

日克地村地处大山深处,团州委、团县委结对帮扶以前,不通公路,大多数群众没去过县城,经济自给自足,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部分群众甘于贫困,为激发内生动力,树立起“好日子干出来”的信心,团州委与乡党委、村支部商议,鼓励村组有威望、有“想法”、有文化基础的群众出资入股,占收益70%,提前富起来,使群众切实看到感受到,跟着党和政府,千难万难,只要实干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致富的目的。

扶贫超市售货员阿曲沙合说,他家是今年3月15日在超市售货,到现在还没有3个月已经卖了4.3万元了,他们4家人已平均分得1800多元钱。以后扶贫超市的知名度周边家喻户晓后,再卖点衣服等其它物资,加上卖青花椒,人均3600元钱完全没有问题的。

循序引导,

树立文明形象

在村民中大力宣传主动移风易俗,以《村规民约》为基础,“四好”家庭创建为要求,禁毒防艾、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等内容丰富内涵,结合日克地村发展相对落后实际,采取“以评促改”方式,细化评比细则,从简单的“五洗”、房前屋后卫生抓起,由易而难,逐级评星奖励,根据星级,奖励视同等额现金的扶贫券,到扶贫超市换取生活用品,在评奖中,循序引导,让村民看到进步,鼓励他们逐步转变,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逐步移风易俗,逐步形成好风气。

团州委派驻日克地村第一书记罗晴介绍,前年她们刚来的时候,村民环境卫生和家庭卫生这些都很差,好好的宣传、劝说等方式效果也不明显,但是从今年开始每月评星奖励一星级奖励20块钱,二星级奖励40块钱,三星级奖励80块钱,四星级奖励100块钱,到年底有评五星级的可参与评比电冰箱以后,村民积极性突然提高起来了,以前村民看见我们就躲,现在村民看见我们,就请我们去她家查看环境卫生,不仅脸洗得干干净净,家具物品也摆放规整有序。

新闻推荐

金阳:开展“我是幼儿教师”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本报讯5月25日,金阳县天台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开展了“我是幼儿教师”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当天一大早,在天台幼儿园,...

金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