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金阳青花椒:绿了山川 富了农家

凉山日报 2017-08-18 08:03 大字

椒农喜摘青花椒。 使用“晾晒大棚”,晒出高质量青花椒。

金秋八月,收获的季节。金阳大地满目青花椒林苍翠欲滴,椒香四溢。椒农正忙着采收和出售,外地客商接踵而至,到处洋溢着一派丰收的喜悦。

火热销售中

走进马依足乡,便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到处弥漫着浓郁的椒香,结得密密麻麻的青花椒,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正忙着采收的椒农们边摘边说笑,脸上溢满丰收的喜悦。外地客商接踵而至,云集青花椒市场,交易做得红红火火。

“价格贵着呢,不带叶的湿花椒都每公斤26元,干果预订的就是每公斤100元,价格比去年刚上市时每公斤涨了3至5元。”一名当地村民,正喜滋滋地说道。

记者在县城青花椒临时市场看到,商家与椒农都在讨价还价,记者随即问了问价格,出售的青花椒价格均在每公斤100元至120元。

“我家有青花椒30多亩,每年收入都在10余万元,今年可能会突破20万元,现在家庭开销、娃读书都盼着这点青花椒呢!”马依足乡特普洛村的青花椒种植大户尔古解放说,近几年,青花椒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家家户户种植青花椒,最少的年收入也都上万元。

金阳青花椒颗粒硕大,麻味纯正,居各类花椒之首,是各大知名品牌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青花椒质量不同,价格也有所差异,含籽重且色泽差的,价最低,出壳率高且色泽好的价最高。商贩们纷纷表示,今年的青花椒价格比去年略高,所收购的青花椒干果,每斤比去年上涨3至5元。

每年青花椒上市季节,外商云集,市场购销两旺,去年,青花椒首次实现出口创汇100万美元。

目前,该县的青花椒种植总面积已达82万亩,实现产量6800吨、产值6.8亿元。在营销上,该县政府主抓,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形成开拓市场的合力。通过培养营销队伍,组建营销协会,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确保卖得出、卖得好、卖得方便。

群众采收忙

“哇,这棵青花椒才结得好哦,挂那么多果!”走入花椒林,正在忙着采收的椒农们喜笑颜开,都夸今年青花椒结得好,又是一个丰收年。

“现在,家家推广‘晾晒大棚\’,晒出来的青花椒色泽好,出壳率高,卖得到好价钱!”马依足乡特普洛村俄尔提组村民王古清说,俄尔提村民是全县最先使用这种“晾晒大棚”的,过去晒青花椒,经常遇到下雨,收回后再背出去晒,青花椒在不断地折腾中变黑,出壳率也很低,卖不到好价钱,而现在有了“晾晒大棚”后,青花椒再也不被折腾,还能卖到好价钱。

每年的这个季节,附近很多乡镇群众都会前来做帮工,“现在是最忙的时候了,我都准备请三四个帮工呢!现在请一个帮工一天要给80元了,”村民白日合说。

“我们的青花椒,在2008年被一场大雪冻死完了的,通过政府扶持,几年来的科学管理和发展,现在,我们这儿又成为千亩青花椒示范基地了!”村民们都说,青花椒的发展,农民的增收,是政府大力扶持的结果。

近年来,金阳县坚持立足生存抓林业、立足涵水抓绿化、立足产业抓造林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青花椒、核桃、华山松“三棵树”套种套养“3+X”立体林业产业,使农民真正实现“林上有果摘、林间有畜养、林下有芋挖、包里有钱装”。截至2016年底,全县青花椒种植乡(镇)达28个,种植面积达82万亩,总产量达1360万斤,产值达6.85亿元,椒农人均收入达4680元,青花椒已成为金阳的农业支柱产业,成为新形势下全县脱贫攻坚、促农增收的主要抓手。

文/图 本报记者 白里呷

新闻推荐

金阳开展西部计划志愿者岗前培训

本报讯为进一步提高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服务水平,确保志愿者提供最优质的志愿服务,近日,共青团金阳县委对今年到金阳服务的17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进行了为期3天的岗前培训。为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

金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金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