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讲述2017凉山马铃薯故事—— 小土豆 大格局

凉山日报 2017-08-18 08:03 大字

丰收在望的凉山马铃薯。 本报记者 王德 摄 金阳县发放“青薯9号”种子到各乡镇。本报记者 白里呷 摄

马铃薯,俗称土豆或洋芋,这个从17世纪就在凉山扎根的农作物,早已成为我们最为熟悉的食品。它是粮食、饲料,也是蔬菜、零食;它曾是偏远山区群众的主要食物,也作为街头小吃幸福我们的味蕾。毫不夸张地说,马铃薯,早已融入凉山人的历史中,成为我们饮食文化的重要符号。

凉山州历来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大部分地区都有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但是,凉山马铃薯似乎在“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带领大部分薯农增收”方面,进程并不顺利,究其原因,主要是品种有待进一步改良,生产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如何让美味的“鲜薯”成为适合深加工的优质“原薯”?如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凉山薯农和凉山农业工作人员苦苦探索着。

可喜的是,在这个值得书写的2017年,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两大问题的实质性解决。一个属于凉山马铃薯的产业时代,正式开启——

近日,西昌学院邀请四川省科技厅、农业厅、农科院、凉山州农牧局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西昌学院、四川农业大学马铃薯课题组在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乡一村实施的马铃薯原种扩繁原种高产攻关试验进行了现场验收。超高产攻关试验选用品种为生产上主推品种青薯9号,青薯9号以亩产8840斤、单株达4-5斤产量的数据通过超高产验收,此前凉山州验收最好数据为亩产6400斤。

据悉,验收组还考察了课题组开展的其余12个种薯生产技术研究系列实验,其中包括马铃薯原种非化学生产试验、马铃薯品种间作生产试验(西芋5号、西芋6号)、马铃薯原种密度生产试验(西芋3号、凉薯97、米拉)等。验收组组长、四川省农科院研究员、四川省薯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黄钢对课题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五道箐乡一村的50亩核心示范区和300亩示范区的马铃薯整齐一致,长势良好,喜获丰收,表明西昌学院、四川农大马铃薯课题组研究形成的“调增密度、严防病虫、肥促化控、平衡生产"技术体系先进、实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建议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

这一利好消息,是对今年州政府《关于抓好2017年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倾力打造“大凉山马铃薯”“中国绿色食品马铃薯之都”品牌,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将马铃薯由“温饱薯”升级成为“增收致富产业薯”最好的贯彻和落实。

良种推广

助推产业扶贫攻坚

凉山,全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马铃薯种植区,也被誉为全国最好的马铃薯种植区之一。

据介绍,今年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为:全州计划种植马铃薯238万亩(推广种植马铃薯青薯9号100万亩,其中小春马铃薯15万亩、大春马铃薯75.13万亩、晚秋马铃薯9.87万亩),力争达到240万亩;鲜薯总产375万吨,力争达到378万吨;平均亩产1575公斤,比上年增加4公斤;商品率达到63.2%;生产合格原原种2800万粒以上;建设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167万亩。

目标已定,关键在执行抓落实。全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把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拿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增加投入、良种推广等工作。各县市农业部门发动广大薯农,落实生产任务到村组户,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大春马铃薯种植面积。2017年全州预计大春马铃薯种植面积可达196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

在产业脱贫攻坚行动中,凉山州加快了良种推广步伐。全州各县市把推广种植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作为提高产量、优化品质、增加效益的突破口。2017年相关县市充分整合财政、扶贫、产业发展扶持等项目资金1.4亿元,狠抓良种更新换代。今年全州从企业购进青薯9号种薯4.06万吨,县内调剂种薯4.79万吨,农民自留串换种薯10.75万吨,合计19.6万吨,可种植98万亩。加上秋马铃薯种植2万亩以上,将全面完成今年推广种植青薯9号100万亩的目标任务。

州农牧局积极行动,把抓好马铃薯播种阶段的良种推广、双行垄作、增加密度、增施肥料等关键环节作为当前推进产业发展工作的重点,组织马铃薯产业办公室、州植检站工作人员深入11个贫困县,与县农牧局一道,全方位、多层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农业产业扶贫马铃薯生产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全州共培训33.77万人次。

品牌建设

由小壮大的产业发展之路

据调查,市场上一般的土豆为每斤1.5元,然而一旦有了“品牌标签”就不一样了。“我代理的大凉山正宗乌洋芋,8斤装的48元全国包邮。”大凉山特色农产品代理微商王丹告诉记者,同行中有的将这类商品的单价卖到了10多元,在州外比如河北省,这类商品的单价是80元。

在凉山,近年来特别注重加强马铃薯的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化经营。首先是完善市场体系,加大项目立项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培育和建设马铃薯批发市场。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在信贷、贷款贴息、品牌申报等方面对龙头企业予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要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实现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建设原料基地和种薯基地。

经过一番努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凉山马铃薯的种植和深加工中来。据介绍,甘肃定西马铃薯研究所在会理县流转土地600亩,带动周边农户2000多亩,建设小春马铃薯大西洋、夏波蒂等专用加工型品种商品薯基地;州农投公司、州良圆公司与昭觉县合作,建设原种生产基地2000亩、一级种生产基地5000亩;甘肃凯凯公司与州农投公司、州良圆公司合作,在昭觉县建设一级种生产基地500亩。

注重标准化生产,增加凉山马铃薯科技含量。全州各县市以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载体,坚持技术集成创新,落实脱毒良种、适时早播,增施磷肥、平衡施肥,深松整地、双行垄作,合理密植、综防病虫等重点技术,标准化种植水平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72%。同时,扶持马铃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销大户。积极发展马铃薯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壮大种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各县市至少新建立1个标准化马铃薯农民合作社。

在强化品牌建设方面,凉山州重点突出马铃薯的地域品牌和企业商品品牌建设,推进加工产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经包装外销的马铃薯、马铃薯加工制品必须印制“大凉山马铃薯”“大凉山马铃薯淀粉”等标识标牌。本报记者 沈虎子

新闻推荐

金阳:狠抓生育秩序整治

本报讯今年,金阳县采取多项措施,认真落实生育秩序政策,狠抓整顿生育秩序工作,促进全县计生工作健康发展,确保9月底圆满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目前,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要控制在1...

金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