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用活产业扶持资金 撬动产业大发展

凉山日报 2018-12-27 08:13 大字

本报讯 近年来,会理县坚持党建引领,健全资金流向、风险评估、财务管理等系列机制,管好用活产业扶持资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产业发展。

念好“贷”字经 鼓励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该县针对部分致富愿望强烈,有一定生产能力、明确产业发展项目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群众,由支部牵头,动员其积极申请产业扶持资金,为发展产业“输血”,提供资金保障。并结合本村实际,组织有技术,懂经营的党员或种养殖大户利用农民夜校,能人讲堂从产业项目、规划和种养植技术等方面开展教学,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造血”,提供技术支持。如六华镇光明村有贫困户27户112人,在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后,村支部细化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动员有发展意愿的农户积极参与。按贫困户申请、党支部复核、村民代表大会议定、贫困户到场照相留证的程序,向22户有种养殖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发放产业扶持基金26.6万元。贫困群众沈德珍积极申请产业扶持资金,大力发展养殖业,常年养殖黑山羊70头以上,年纯收入3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能人。

持好入“股”证 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双赢

针对部分有一定劳动力,但缺乏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众,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采取“支部+村集体经济+贫困群众”的方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建立合作社、产业基地,创办领办集体经济。在征得贫困群众同意前提下,将产业资金贷出,入股村集体经济,贫困群众持股分红。并依托集体经济,实施“订单农业”,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相应种养殖产业,由村集体经济在生产技术、产品销售方面给予指导。如小黑箐镇茨竹村有贫困户37户131人,村支部依托自然资源,筹资139.8万,建立了茨竹村黑山猪养殖基地。召开贫困群众代表会议同意,将茨竹村30万元、大梁村24.05万元、红凉村14.15万元的产业扶持基金整体贷出入股茨竹村黑山猪养殖基地,年收入15-20万元,实现贫困群众和集体经济“双受益双提升”。

下足“领”字功 确保贫困群众“只赚不赔”

针对部分劳动能力不强、生产能力较弱、生产积极性不足、产业发展无思路的贫困群众,由支部牵头,采取“支部+大户+贫困群众”的方式,建立大户和贫困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对子。由贫困群众贷出产业扶持资金连同土地交由大户经营,风险由大户承担,锁死固定保底收入,确保贫困群众“只赚不赔”,如有盈利,还可参与分红。农忙时,贫困群众还可在大户的产业基地上赚取务工收入。如树堡乡的梅子村,有贫困户50户142人,大多数群众经过帮扶引导,形成了烤烟、油橄榄、青花椒等产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但其中有6户贫困群众人均超过50岁,劳动能力弱,产业发展无思路。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征得贫困群众同意,贷出产业扶持资金,连同贫困群众丢荒的土地交由种植大户经营,每年按市场价给予固定的租金,确保资金安全,并根据赢利情况,参与分红,有效解决了个别贫困群众承受风险能力弱、劳动能力不强,土地荒芜、产业扶持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的问题。

打好“联”字牌 以大规划谋大发展

对地域相近、气候相似、产业相连的乡镇、村,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的作用,打破地域界限,跨乡联村建立联合党支部、合作社联社。在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合作社之间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发展共谋,抱团发展,联手闯市场,打造龙头企业和产业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树堡乡石可莫村,有贫困户50户123人,在村支部的带领下,种植芒果1650亩,成立了合作社,亚热带果蔬产业渐成气候,但与相邻的黎溪镇河漂村、新安乡回龙村、沙地村相比较,存在种植规模小、数量少、起步晚的短板。直面问题,树堡乡、新安乡、黎溪镇党委达成一致,明晰了产业链上建总支、成立合作社联社、依托龙头企业,打造金沙江河谷特色果蔬经济带的思路。积极对接省州项目,用好产业发展资金,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产业换档升级。

(黄正洪)

新闻推荐

会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创新形式推进党务公开工作

本报讯近日,会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创新形式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强化载体建设,确保党务公开“能看见”。坚持针对不...

会理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理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