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闻启蒙师 □罗明全

凉山日报 2018-11-26 01:01 大字

上世纪8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供职于西昌汽车运输公司会理汽车站。在校时对写作的热爱,使我很快成为《凉山日报》的通讯员。

当初投稿时都是用手书写稿件邮寄报社,报社老师常对某篇稿件提出修改意见邮寄给我,对我是很大的鼓励。在长期的投稿中,我认识了三位老师:杜超、孙福生、何绪福。

1985年,西运公司召开年度宣传工作会议,公司邀请杜超老师来讲课。杜老师说,“我过目一下通讯员名单,如果有凉山日报社的通讯员,我就来。”宣传科长谢子贵送上一份通讯员名单,杜老师看见了我和周毛新等几位眼熟的名字,当即接受邀请。参会时,还与我们通讯员握手,讲课时,把我们几个通讯员的文章拿来评析,极大地鼓励了我的写作热情。

孙福生老师多次约我到报社,传授写作经验,我的一篇写彭德怀元帅过会理的文章,就是孙福生老师叫我修改两次后,交副刊部陈增美老师编辑刊发的,该文刊登后,被《山西青年》杂志转载,后来还被收录进《凉山州民间文学集成》一书中正式出版。

2004年,我已很少写文章了,受企业之托到凉山日报社联系专版宣传报道的事,有幸见到了孙福生老师,得知他早已退休,返聘报社群工部工作。这次与孙老师畅谈了近两小时,师生情愈加深厚。

当年何绪福老师是农村版编辑,通过多次鸿雁往来,双方感情笃深,终于在1985年的一天,在何老师办公室,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何老师。一副朴实、和蔼的模样,让我原对大编辑有畏惧的心态消除,师生距离拉近。

“通讯不像散文,不用雕饰,直接写出人物的活动、思想即可。”

“这篇红糖专业户的文章多了些虚的东西,比如评价的语言,这不好,直接写出专业户的艰苦经历史而致富就可以了,再改……”

之后,我采写的通讯《甜蜜的事业》在《凉山日报》第二版头条刊出,占了该小报版面的五分之一。当时,会理县成立有业余文学创作组,文朋诗友把这篇文章收藏、欣赏,该文最后一句“临别时,我祝他(制糖专业户张中治)今年结大瓜”,被很多朋友作为见面的寒暄语。

上世纪80年代,我的文章在《凉山日报》屡屡发表,这与三位老师的教诲密不可分。

后来,由于工作变动,我很少写文章了,与《凉山日报》距离远了,但我的新闻写作史,我的3位启蒙老师始终伴我左右。我从事法律服务工作20多年,我书写的诉状,代理词等文书,常受同行和法院法官赞扬,都说“写作功底强”。

转眼30多年过去了,我至今一直都没有忘记我的这3位新闻启蒙老师。

新闻推荐

强收石榴市场保护费 两人被拘

昨(6)日,记者从会理县公安局获悉,近日,该局打掉一个长期在会理九榜物流中心扰乱石榴市场正常秩序的团伙。2015年开始,...

会理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理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