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移民的“会理风格”
滔滔金沙江水,以唐古拉山为源,从6621米的高海拔上向东南方奔腾而下。大江在咆哮声中川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从青藏第一阶梯在横断山脉处进入第二阶梯。流急坎陡、江势惊险,金沙江经历着高达5100米海拔的落差——对于江河而言,落差代表着丰富的水能。而金沙江拥有着超过一亿多千瓦的水能资源中,又有一半以上在凉山江段。
凉山,境内拥有数个世界级水电站,如白鹤滩、溪洛渡、乌东德等。每一次大型水电的建设都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所涉及库区被淹没地移民搬迁,又是系统工程中非常困难又无比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于会理县水电移民搬迁中的生动故事,正发生在乌东德水电站建设为代表的今天。
党政领导坚定攻坚方向——
翻过困难大山的力量之源
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目前第四大水电站,其建设目的除以发电为主外,还兼顾着防洪、航运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功能。八年前,国家发改委以《关于同意金沙江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批复同意开展水电站建设前期工作,从此开启了会理县有记载以来最大的移民安置工程。
工程启动伊始,会理县委、县政府便将乌东德水电移民作为全县最大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来抓,抽调全县干部开展移民实物调查工作,认真研究集中安置选址、后期的帮扶办法,积极配合制定相关措施政策,同时也尽最大限度为移民群众争取利益,协调解决移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按照乌东德水电站施工进度计划,会理县必须在2019年6月以前完成乌东德水电站涉及的全县沿江11个乡镇、22个村、80个村民小组,6346人移民和安置工作,并在2019年12月前完成移民验收。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搬迁难……在既定的时间节点下,全县移民工作进入紧张倒计时阶段。面对这项国家重点工程,任何人都容不得半点拖沓和马虎。在会理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级移民部门的指导下,2017年全县吹响了水电移民攻坚的号角,并提出“决战2018,决胜2019”的奋斗目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才刚刚取得了2016年脱贫攻坚阶段性胜利,又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全新的、紧张的移民安置工作当中。
“对于不少移民群众来说,家乡承载着数代人深厚的记忆。都说故园难弃,故土难离,移民群众普遍舍不得走,协议签订面临困难是很正常的事。要想战胜困难,将相关工作按计划推动,除了广大干部奋力苦干以外,关键是有要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为我们指明攻坚的方向。”一位移民搬迁工作组干部说,如果把移民工作开展的困难比作层峦叠嶂大山的话,那么党的坚强领导,便是翻过困难大山的不竭动力之源——正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会理县水电移民工作得才到了快速有效地推动。
2017年3月,会理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参与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乌东德水电移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移民安置目标,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库区各建设工地、移民乡镇、村组调研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并多次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和困难专题研究,推进移民工作向纵深开展。
2017年9月18日,会理县委召开全县移民工作大会,对全县移民安置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与相关单位和乡镇签订《移民安置目标责任书》,落实移民安置工作任务及职责,层层压紧压实“三个主体”责任。
2018年6月12日,会理再度召开移民安置协议签订启动大会,在前期扎实的工作基础上,会理移民安置工作进入了最困难、最重要、最关键的协议签订环节,迎接全新的挑战……
“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本质上就是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支持国家战略,这是全县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检验各级干部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的具体体现,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中的任何一项攻坚任务……”会理县委书记李怀良,在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议上作出要求: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党性、讲责任的高度,不讲价钱、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折不扣地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
党的坚强领导是移民安置工作快速推进的根本保障。安置协议签订以来,会理县委、县政府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奔赴一线,进村驻点抓督导、分兵把口促落实;抽调495名精兵强将组成8个攻坚组、14个一线队,驻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讲、意见收集、答疑解惑、协议签订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使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移民攻坚一线。
党员亮身移民安置主战场,凝聚了移民搬迁的中坚力量。跋山涉水、走村入户做宣讲,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的契机,在乡、镇、村开“坝坝会”、群众会60余场,不断向移民群众宣传相关政策和国家水电开发大战略的重要意义,让群众能充分了解、普遍认可移民搬迁安置政策,打消移民群众思想顾虑,消除移民群众的防范抵触情绪,使移民群众心甘情愿地配合做好搬迁安置工作。截至今年10月,全县签订移民安置协议1640户,占全县移民总户数98.26%,签订明白卡1559户,占全县移民总户数93.41%。
签订移民协议,本是一项困难无比的工作,在短短三个多月,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在过去从未有过大型水电移民搬迁工作经验的会理县来说,是不敢想象,更不能被忽视的成绩。
奋战在一线的移民干部——
用汗水热情感化搬迁移民
7月中旬,正是夏季最为炎热的时候。在金沙江岸的竹箐乡,受干热河谷气候的影响,平均气温轻易就能达到38度以上。这天夜里,竹箐乡乡党委书记康礼君辗转反侧却怎么也睡不着,一来是难耐的高温让人汗流浃背心烦气躁,二来是协议签订工作推进缓慢让他心急如焚,近十天的时间里,全乡协议签订工作再无进展。
“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移民矛盾,协议签订工作不能如期完成,最终将拖延整个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蓄水的进程。”康礼君介绍,竹箐乡是会理县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涉及移民最多的地区,全乡共涉及移民群众464户,共2160人,占全县移民总数30%,工作任务是全县之最。同时,由于各方面原因,濛沽、小米地等村民风彪悍,移民矛盾突出,协议签订工作遭遇多重阻碍,工作难度极高。
其实,对于所发生的问题,该乡党委、乡政府早有预料。为了保障相关工作顺利推进,竹箐乡早在今年3月份便抽调了三分之二基层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率先驻村开展前期工作。
“从移民规划的解读,国家工程的意义,补偿标准的明确,安置点的规划,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景等方面向群众反复宣传,通过开坝坝会、群众会、登门拜访的方式,让群众逐步转变观念,主动配合开展移民安置工作。”康礼君介绍,因为前期宣传工作扎实,自6月19日开始签订协议到7月,短短十多天全乡移民群众便有200多户签订了协议,占总数50%。但正在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协议签订的进程却被“卡”住了。
“为了推进工作,大多数工作组成员已经有两个多月没回放过假、没回过家了。每位同志每天走二十多公里山路,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就算脚扭伤了也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为了能够拉近与群众间的关系,工作队成员主动承担村民家中的农活,先“进门”,先攻克村组干部,再攻克党员,最后攻克群众代表,如同“剥洋葱”一般层层分解矛盾,细化分解问题。
一位驻村工作组成员别有感触地说:“做移民安置工作很累,也很受委屈,甚至被群众泼过污水。但是移民工作有多难,我们就要有多拼,不能因为困难而辜负党委、政府的重托,拖延国家工程建设的进程。”
——奋战在一线的移民干部为移民工作付出了全部心血:晴天40多度的高温炎热难当,雨天倾盆的大雨让山路稀滑;早出晚归是常态,有时吃点清汤寡水的饭菜就要顶到日落;每天早晨七点集中开会安排一天工作,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开会总结讨论进展,抽丝剥茧分析每户群众,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几个月如一日在住在村里,身心疲惫压力巨大,每个人都产生思乡情绪;生病了随便吃点药能扛就扛,扛不住打了点滴稍微好转又回到岗位上,自始至终没有一个请假……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压垮移民工作驻村干部们。一切的心血和付出也终获回报。
到8月底,竹箐乡大部分群众对干部、对政策信任,抵触情绪和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全乡签订移民安置协议达到90%以上,工作推进取得了初步胜利。
移民群众故土难离——
舍去小家,只为了“大家”
竹箐乡小米村,是会理县22个即将被乌东德库区淹没村之一。在秋日的黄昏里,古老的小米村显得非常宁静,夕阳的余晖斜斜地照在石墙青瓦上,偶尔可见村民割了芭蕉坐在屋檐下闲谈,烟囱散发寥寥炊烟带着阵阵饭菜的清香入鼻,让人感到安静而祥和。从村口沿着一条窄窄的山道一直往下走,大概两三百米便可看见一棵巨大的榕树,树后面平整的水泥院坝和房子便是村民肖桂福生活过四五代人的家。
说起要搬离家园,肖桂福有千分万分的不舍。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我从小就在这儿长大,一草一木我都熟悉,舍不得搬走是很正常,其他人肯定也是一样……”
小米村这个地方不仅承载了乡邻们太多的记忆,而细数起来也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金沙江沿岸到处都干旱,唯有小米的水最好,你们来时就看得见,一股很粗的山泉水从高处顺着路一直淌到最下边;第二是土质和气候好,在江边各种热带水果都能种,像我家种芒果,一年有近十万元收入呢……”
肖桂福滔滔不绝地讲述,可以看出他对故乡最深厚的感情。但是,2011年土地实物调查时,在村民的犹豫和“抵制”中,他却是第一个主动要求量房子的。同样,在今年6月签订移民协议时,肖桂福也第一个站出来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我是共产党员,在国家的大规划、大战略、大利益面前,我有责任向村民作出表率和带头作用……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村、一个组甚至一户的小利益,而拖累了国家发展,项目建设的大步伐。”肖桂福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说出的话让人为之动容。
据了解,在协议签订初期村民不愿意签字主要有两个原因,除了多年感情所致,主要还是对未来的生活有所担忧。小米村的安置点在云甸乡政府附近,同时也是德昌、会理、米易三县交汇处,位于108国道这条交通大动脉旁,区位优势明显。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肖桂福和其他村民多次来到安置点“考察”,并挨家挨户帮着移民工作组做村民思想工作。
据他分析,小米村虽有很多优势,但交通一直是不可忽视的短板,一是进出必经之路“将军岩”一带岩层破碎,塌方严重,出行危险。二是小米村附近无大的集镇,闭塞的交通制约农特产品的销售。三是村民入学就医较为困难。而云甸乡安置点妥善解决了交通短板,同时又保留了小米村土壤、光热、水源等优势,从长远看,产业和经济发展有着更好的前景。
小米村涉及移民85户,一旦能够预见未来产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优势,很快便有81户群众签订协议。
在小米村的芭蕉地里,村民王大姐割下一串柄成熟的芭蕉递给前来问路的客人,她说道:“来尝尝,甜得很。这是最后一季了,以后想吃都吃不到了。”
明年的这个时候,或许她已经住进了新房,也发展了新的产业,有了新的生活和规划。她说,不期望要靠“拆迁”来发财,只要未来能过上好日子那就没什么值得担忧的。尽管有很多不舍,但为了“大家”,愿意舍去小家,愿意为建设和发展出力……
采访离开时,天已经快黑了。尽管已至深秋,但金沙江沿岸的干热河谷气候还是让人感到阵阵灼热的江风。站在村口往西南方稍稍眺望,便可看见数公里外,当年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渡口——皎平渡。83年前,正是当地36名船工勇敢、无私的奉献,用7天7夜的奋力摆渡,才帮助3万条名红军顺利渡江,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彻底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而83年后的今天,当地群众在国家的水电开发大工程、能源建设大战略面前,同样无私的奉献出“小家”,始终把“大家”放在第一位。
山泉很清,芭蕉很甜,移民群众很质朴,很无私,也很伟大。
富庶乡镇敞开胸怀——
水电移民在“会理风格”获得感满满
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安置至规划水平年(2020年),移民安置人数达6519人,占四川库区安置移民的54%。按照土地资源、交通基础、产业优势、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在全县选择集中安置点8个,集中安置移民4896人。
富乐9组集中安置点,是全县规模第二大的集中安置点。
一走进富乐,空气里都是石榴浓厚的清甜香,举目望去,石榴林一片接连一片,一山接连一山延伸到视线的尽头。当地群众非常自豪地说:“中国的石榴在会理,而会理的石榴在富乐。”作为会理县石榴产出第一大镇,每年4.5亿元的石榴产值让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饶之地。
富乐9组集中安置点被石榴林所“包围”着,处于本地俗称的“红花检槽”山脊上,本来35°的斜坡如今已被厚重的混凝土墙分割成了首尾相连的十多层“梯田”。虽然如今工程才刚进入地形平整阶段,但不难想象,若日后统一规划的数百户小楼建设完毕,或许能有几分著名旅游城市“色达”的韵味。
“富乐9组安置点共安置移民303户,1160人。属于全县第二大集中安置点,竹箐乡濛沽村的整村搬迁于此。”富乐镇镇长晏刚介绍,之所以选择此处集中安置,是经过了多方面论证研究确定的。第一是此处具有非常通达的交通基础,有三条交通主要干道交汇于此,距县城仅有30公里。第二是气候优势显著,220天的年日照非常适合水果的生长,同时不同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的炎热,此处夏日非常适合居住。第三是产业基础厚重,发展潜力巨大,石榴、烤烟、油橄榄、核桃等四大产业均有较大发展基础。
晏刚说,县委、县政府对移民安置工作制定了“移得出、住得下、可发展、能致富”的十二字目标,其中最核心和长远的便是发展致富。为了让搬离故土的群众尽快投入生产,使生活得到保障,富乐镇与当地群众多次协调,流转了土地1500亩交移民群众,其中1100亩为已经投产的石榴地。
“按照既定规划,在明年群众搬进新居的时候石榴也快要成熟了。移民群众搬进来就可直接参与石榴的管理、种植、销售,只需短短几个月便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收入。”据了解,富乐镇目前人均纯收入在16050元,而晏刚表示,移民群众搬进富乐以后,产业发展加上务工收入绝不会低于这个平均数。随着石榴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前景。“利用石榴这个品牌,未来还要打造以石榴采摘为主题的农村旅游,打造石榴风情小镇等,让所有群众都能从中受益。”
“接手即丰收”的石榴地流转,不仅体现了会理县委、县政府对移民群众安置后生活、发展问题的充分思考,也体现了安置点当地群众对接纳移民群众的诚意。目前富乐村村民间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把移民当做亲人。
陈开富,是富乐村九组当地居民,在此次为移民安置土地流转中,他拿出了近10亩肥沃的石榴地。“现在我相当于是在帮管理,等明年移民群众搬过来以后就把土地和果树交过去。”陈开富表示,濛沽村1000多移民群众安置到富乐9组,大家便成为了乡邻,“远亲不如近邻”的意思便是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照顾。他还说,精心管养多年的石榴树虽然年年都能“生钱”,但为了配合国家水电开发大工程和县委、县政府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愿意为之付出。
目前,安置点土地还正在平整阶段,但两地群众已经有了深入的交流。特别是今年移民地和安置地党员共同组建了“联合村党支部”,统筹协调移民安置中的矛盾,处理纠纷,也对安置点的工程建设质量进行严格监督等。
“联合村党支部”的建立并非富乐九组独有,而在全县移民安置点都得到了推广实施。如距离富乐九组安置点三四公里外的半嵴地安置点,目前已经开始房屋建设。联合村党支部书记殷顺军除了每天都来施工现场,通报最新进展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组织开展石榴种植技术培训班。
“半嵴地安置点对口移民地钟武山,过去主要种植芒果香蕉等热带水果,对于石榴种植缺少经验,亟须开展相关培训。”殷顺军表示,为了保障移民搬进来后能科学管理石榴,联合党支部正组织当地种植大户和技术专家担任讲师,争取在明年初开班教学,将多年总结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们,同时也帮助移民群众转变产业发展思路。
富乐村一座山头上,“决战2018,决胜2019”十二个大字正展现着会理县委、县政府对移民安置工作胜利完成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每个安置点的公路建设、水库改造、住房施工、产业规划等一项项发展所需正有条不紊地开展,6519位移民离开家园不是生产生活的句号,反而是“破折号”——一个新的转折必将带来新的机遇,我们能够畅想,幸福美丽新村将在“新、老”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把蓝图变为实景,移民群众的幸福的生活也正沿着产业发展的路径继续延伸。
“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经验——
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水电移民工作
会理县在开展移民工作方面,并没有多少经验,但面对一项国家级工程、世界级水电站建设的移民安置工作,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经历过的。其涉及乡、镇、村地域宽广,涉及搬迁人口数量空前,涉及实物调查内容庞大复杂,涉及移民安置土地的流转困难……一项项困难和挑战摆在了经验几乎为“零”的会理县党委、政府面前。
——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而在此过程中,会理探索出来的水电移民经验,正一笔一划的写在答卷的白纸上。
会理县委书记李怀良多次强调,“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要锁定‘和谐搬迁、妥善安置、持续发展、全面小康’总体目标,坚持移民规划大纲底线不动摇和尊重移民群众意愿的原则,认真落实‘以移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确保广大移民群众移得出、住得下、可发展、能致富。”
按照“以移民为中心”的理念,会理县委、县政府直面存在的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回避、不拖延,协调解决移民搬迁中的矛盾,并多次与三峡公司、州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对接,在移民规划大纲底线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支持,尽可能保障群众的利益。
另一方面,会理县委、县政府也把移民安置当成一场必须胜利的攻坚战来抓,牢牢锁定“决战2018,决胜2019”的目标,坚持“零容忍”的工作作风。“严禁在工作中推诿扯皮、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使全县各级各部门认清形势,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心,不断增强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工程进度,倒排工期、顺排工序,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办实、办好乌东德水电移民这项意义重大的工程任务。”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方勇介绍说。
一是移民安置协议签订推动“县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工作人员包户”三包机制的形成,凝聚县乡村组四级强有力的工作力量,合力出击。同时要求,“三包”即包搬迁又要包工程建设,直到移民群众搬出来、住下来、发展起来。同时县级领导履职尽责,亲自挂帅、深入基层、一线指挥,做好牵头工作组及联系乡镇的工作任务,开展好移民搬迁安置协议签订和工程建设工作,确保联系乡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能得到圆满完成。
二是推进移民安置工作不用手中的“权利”,而用亲情感化移民、用真情服务移民,把移民的思想统一到电站必建、移民必搬、搬之必好的思想上来。同时创新工作方法,通过移民党员带一批、村组干部带一批、亲戚朋友带一批、干部感化带一批,加快推进移民安置协议签订,激励移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全力做好移民政策宣传,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为主,采用形式多样的工作方式,把现行的移民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原原本本地告知移民群众,做到移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使移民理解政策、遵章守纪、支持移民搬迁,实现移民从“让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创造性的对移民安置协议签订积极的移民群众在选择宅基地、补款项兑付等方面给予优先,通过“早签早受益”激发群众签订协议的积极性、主动性。
当前,全县移民协议签订工作已经完成93.41%,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在此期间,会理县委、县政府一步一个脚印所探索的经验,通过了实践的检验。路还很长,移民安置工作尚未结束,在这项举全县之力的移民安置大工程中,会理正延续着自己的“风格”,脚踏实地踩出康庄大道。
新闻推荐
金秋榴果沁芬芳 繁茂何不借东风 ——会理特色农业致富带头人左子文
深秋的铜矿村万亩石榴林在暖阳下微泛金光,被果农遗忘在枝头的小石榴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咧开嘴笑红了脸。位于会理...
会理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理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