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王子”起加才

攀枝花日报 2018-09-21 07:41 大字

起加才(左一)在与游客交流迤沙拉民俗文化历史。□刘海军 本报记者 胡波 文/图

在攀西大裂谷金沙江南岸的高山上,有一个彝族村寨,名字叫迤沙拉。在每年大大小小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村民们口口相传的迤沙拉小调和“谈经古乐”等音乐,让人在或忧伤或欢快的曲调中,走入迤沙拉漫长的历史长河。当地有一位被誉为“山歌王子”的老人,今年已经86岁了,名字叫起加才,他一生都在努力歌唱,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攀枝花本土民俗文化。

“山歌王子”诞生记

在迤沙拉,有起、毛、纳、张四大家族,还有“起家的车轮子,毛家的笔杆子,纳家的苞谷子,张家的酒坛子”之说。起家人数并不占先,却位列第一,是因为起家人头脑灵活,转得快,跑得快,非常活跃。起加才就是这个起家的后人。“头脑灵活”这个词语用到他身上,非常适合。

在孩提时期,起加才就喜欢瞪着两只好奇的眼睛,观看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谁家婚丧嫁娶,村里举办什么仪式,或是赶庙会等等,他都会跑去观看。时间一长,耳濡目染,他便喜欢上了各种活动都少不了的民谣。内容虽不太懂,但他觉得悦耳动听,觉得那跌宕起伏的音乐直通内心。更重要的是他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对民谣几乎过耳不忘,不但听过就能记住音调、歌词,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发挥。也许从那时起,起加才内心就产生了当一名民谣歌手的愿望。

起加才慢慢长大了,可因为贫穷,他没能迈进学堂的大门,认不了几个字。但他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他的爷爷、父亲曾经都是村里彝家汉子中唱民谣的佼佼者。起加才就跟着长辈们学习,听一句,学一句,记一句,就这样日积月累,他一字不差地记住了几十首民谣,演唱起来字正腔圆、原汁原味。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上山放羊唱,下地干活唱,逐渐练就了见山唱山、见水唱水、见鸟唱鸟、见蝴蝶唱蝴蝶的本领,触景生情,张口就来,好像满脑子里都是整理好的民谣。

生活虽然艰苦,可起加才沉浸在歌唱中的童年乃至青年时光都十分快乐,逐渐地,乡亲们开始称他为“山歌王子”。

翻山越岭去演出

起加才一生都在致力传承和弘扬攀枝花本土民俗文化。

还是在农业合作社建设的初期,起加才就与同村的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翻山越岭,到一个个村寨演出。他们即兴创作了许多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节目。这些节目,来自于他们这些普通农民之手,说的是方言,拉的是家常,唱的是眼前事,演的是轻松幽默的小故事,所以很受乡亲们欢迎。

他们一路走,一路演,经大田到了会理。在会理县城,他们的演出引起了轰动。很多在会理工作的家乡人,听说起加才他们来了,争先恐后前来观看,并引以为豪。

后来,修建成昆铁路的时候,承担工程建设的铁道兵就住在附近。起加才他们又有了用武之地,经常排练一些节目,去军营里和战士们搞军民联欢。那时候,唱的又大多是革命样板戏和革命歌曲。

民谣颂扬真善美

起加才和伙伴们重新演唱迤沙拉小调,演奏“谈经古乐”,已经是1989年的事情了。有游客来听了这些民谣和乐曲后,把这事给传开了。这些年,一些国内外研究民俗文化的专家,纷纷来到迤沙拉村,听他和伙伴们演奏、演唱,都赞不绝口。

石榴开花叶子青,情哥情妹真合心。

真心实意我两个,好像芭蕉一条心。

千棵竹子节节通,哥妹交情莫漏风。

燕子衔泥啃要稳,蜘蛛结丝在肚中。

三月撒秧四月栽,五月六月各花开。

八月九月割谷子,冬月小郎接妹来。

……

唱罢这首民谣,起加才说:“在迤沙拉民谣中,男女爱情既直白又浪漫。但迤沙拉不仅仅只有爱情的民谣,如《鲁班调》《采茶调》《骆驼调》《送郎调》《朝山调》《十杯酒》《甜葛调》《苦葛调》等等,表达了迤沙拉村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的内心感受,流露出了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对真诚、孝顺的歌颂,对懒、赌等不良习惯的批判和劝戒,体现了迤沙拉纯朴的民俗民风。”

新闻推荐

2小时收购模式 让烟农轻松卖烟

□董芝会余瑜“不到一个小时,我家700多公斤烟叶就卖完啦!”9月6日,笔者来到会理县白果烟叶收购点,听到烟农们都在议论今年卖...

会理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理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