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记会理县寨子村第一书记张华

凉山日报 2017-08-07 01:23 大字

8月2日,寨子村第一书记张华邀请凉山州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专家到村里为老百姓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三伏天的寨子村,烈日炎炎。烤烟地里,烟农正忙着采摘成熟的烟叶运往烤房烘烤,一辆挖机正在挖掘一片荒置多年的地。

“张书记,太热了,来喝口水再走!”去年脱贫的村民杨建荣老远就向张华打招呼,“去年政府发的芒果苗长得好,我和临地的邻居商量,决定用去年卖早市蔬菜的3万块钱把这块荒置的地开出来,再种上1000把棵芒果苗,日子就越来越好了。才对得起帮助我家的那么多人,特别是你!”说到动情处,杨建荣眼眶潮湿了,声音哽咽了。张华拍拍杨建荣的肩:“好好干,你们日子好过了,我们也就放心了。”

“经过近两年的脱贫攻坚,村子的变化大,村民的观念变化更大,不少在外打工的都回来了,把打工的积蓄拿出来,把荒置多年的土地重新种起来,这都和驻村第一书记张华对大家潜移默化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寨子村支部书记余光学告诉记者。

竭尽所能 刨出穷根

两年前,张华作为全县58名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被派到普隆乡贫困村寨子村,开始了寨子村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面对山高坡陡的寨子村,张华深感责任重大。要脱贫,必先找出致贫原因。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张华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往返于乡政府和寨子村各组。为了尽快熟悉本村的基本情况,特别是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他白天与群众下农田同劳动,夜里进农家共生活,及时整理每天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并与村“两委”共商讨。几天下来,他对该村致贫的原因了然于胸。

几天时间里,他瘦了、黑了。妻子见到他时,心疼地说:“要是条件太苦,就别去了。”他回答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选择去当第一书记,就一定要干好。眼看就要过年了,我得尽快想办法让他们过好春节。”

说到做到,张华在会理县人民医院发起了义捐活动,为普隆乡义捐衣物600余套。同时,给5户贫困户分别发放了定制的新衣裤及床上用品套件、大米、清油以及春节慰问金。一位贫困户老人紧紧握着他的手哽咽道:“感谢你,张书记。”张华望着老人布满沟壑的脸和满含热泪的眼,他也湿润了双眼,并暗暗下决心:自己一定尽所能,想方设法让寨子村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建强支部 集聚民心

村活动中心的破旧深深地触动了张华,他暗自思忖,只有把村党支部的阵地管起来,把党的建设抓起来,加强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把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张华组织村“两委”对村活动中心大门、围墙、厕所建设事宜进行了商议,村“两委”也想对活动阵地进行改造、强化管理,但苦于没有项目。对此,张华自告奋勇地说:“只要大家愿意干,资金我来想办法!”话虽说出了口,但其间的难度张华心里是清楚的。他找到对口帮扶单位县人民医院的领导,积极反映情况,申请资金扶持。县人民医院自筹资金3.3万元,新建了村“两委”院坝围墙,安装了大门,完善了村“两委”办公场所和大部分必备设施。

同时,又积极向卫计部门争取卫生专项资金5万元,新建了村级卫生室,极大地解决了群众就医困难的问题。“这个第一书记是好样的,真的是办实事的小伙子。”“我们还以为第一书记就是来村里‘转转\’,时间一到就回去了,结果还住下来了。”村民们议论着。

阵地规范了,那如何把寨子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一线作战部”呢?张华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拟定了四步走的建设思路:第一步就是要求党组织的每名党员当好“政策明白人”。一有空闲就组织村“两委”班子钻研政策,带头宣讲政策,特别是国家、省、州和县有关扶贫攻坚政策。第二步是选出党员代表,当好“致富带头人”。建6亩四季豆滴灌种植的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引领带动其他农户。(紧转第2版)

新闻推荐

会理县五举措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本报讯2017年,会理县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移民搬迁、人口增长、生源变化、教育发展及学校布局结构实际情况,从以下五举措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高完中学校布局。将现有5所高完中(会...

会理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理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