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技术 让会东烟草做精做强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8-15 05:19 大字

会东县蚜茧蜂二级繁放区。

□郑佳莉本报记者 朱梦蝶 文/图

眼下,凉山州会东县现代烟草产业园区嘎吉示范片区里一行行、一片片绿油油的烟叶迎风摇曳。久旱遇雨,山地里的烟株开始尽情舒展。烟农们正忙着去脚叶、抹杈、揭膜培土。

今年以来,会东县第一次使用了御天雷达系统防范冰雹灾害,还采用了蚜茧蜂、七星瓢虫进行生物病虫害防治。7月25日,记者对这两项新技术进行了采访调查。

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

40余年里,会东烟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但还是存在种植技术不到位,频繁使用农药等问题。

如何让这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会东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

“蚜虫吸食烟株的枝叶,并携带着病菌在烟株间传播,还分泌出蜜露,成为病菌的天然培养皿,病菌就会在烟株上形成一片黑色的霉状物,影响烟株的光合作用。”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分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植物保护科研技术员陈文华说,“它们不仅危害大,繁殖能力也非常强,母体无需经过交配就可以繁殖出幼虫,且寄生的主体非常多,危害广泛。以前我们通过农药的方式进行清除,但是过了农药的有效期,蚜虫又会卷土重来。于是,我们于2014年从云南引进了蚜茧蜂,这种蜂会把卵寄生在蚜虫体内,从而让其死亡。”

云南与凉山州的气候不同,引进的蚜茧蜂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吗?“蚜茧蜂个头太小,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低温冻害等都不利于其成长,为了解决其适应性的问题,我们把已经将卵寄生在蚜虫体内但还未孵化成幼蜂的蚜茧蜂埋在烟地里,从而提高其存活率。”陈文华说。

凉山州共有4个标准繁育蚜茧蜂的大棚,一共1000平方米左右,引进的蚜茧蜂首先会在这些大棚里进行一级繁育,随后会在烟叶田间地里进行二次繁育,以供全州17万亩烟田使用。陈文华说:“一旦一株烟叶上出现10-20头蚜虫,我们就会按1比50的比例进行蚜茧蜂的投放。但是,僵蚜要两到三天才能孵化,在防治上有一定的滞后性。于是我们在2015年又引进了七星瓢虫捕食害虫,只要一株烟叶上有5头蚜虫,我们就会投放七星瓢虫。”

谈到蚜茧蜂防治烟草虫害,嘎吉镇响水村村主任赵昌明说:“起初,大家都不相信这比芝麻粒儿还小的虫子会有这效果,把它‘请’进了烟地后,效果是真的好。后来我测算了一下,平均一亩地可少打3次农药,不仅让我们省工省力不说,烟叶品质也更好。”

今年,会东县实施了蚜茧蜂、七星瓢虫大农业推广示范162.3万亩,不仅提高了会东县烟叶质量,保障了山地清香型烟叶特色,还保护了烟区生态环境,促进烟草产业的良性循环。

精准防雹 大幅减灾

针对今年遭遇的罕见持久干旱天气,会东县以“防抗结合、科学治旱、积极避旱、主动抗旱”为主线,积极组织烟农开展生产自救,先后投入抗旱资金210万元(县委、县政府抗旱专项资金160万元,州局防灾减灾资金50万元),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通力配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应对干旱气候;强化田管技术指导,以群众会、坝坝会的方式大力宣传田管措施,并利用御天雷达系统及时做好应对极端天气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其防灾减灾功能,保障烟农利益。

“御天雷达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冰雹灾害的预测和判断能力,以前完全凭人工经验判断是否会有冰雹灾害,引进了御天雷达系统以后,可以精准预测到冰雹云团的位置、大小、强度和高低。”会东县烟草公司烟叶科长郑福瑞说,“御天雷达系统在全州有26个点位,一旦预测到了冰雹云团,便会发射防雹炮弹进行预防。”

据了解,御天雷达系统是会东县今年首次投入使用,与去年同期相比,受灾面积减少了9000亩。

“我家今年的烤烟收入能够和去年不相上下。”面对持续干旱,嘎吉镇响水村烟农杨安才表示有信心,收入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新闻推荐

会东县人民医院廉政警示 助力征兵体检

家庭与生活报讯为确保廉洁征兵、阳光征兵有效落实,8月2日,会东县人民医院按照县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征兵工作计划安排和要求...

会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