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新房子 过上好日子 会东县乌东德水电站第一批(次)移民搬迁入住
乌东德水电站地处金沙江畔的会东县境内,是国家重点工程。在乌东德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会东县全面履行“三个主体”责任,聚焦问题短板,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了移民搬迁安置户“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该县乌东德水电站第一批次移民搬迁已顺利入住50余户;预计8月15日前,第一批次共77户移民全部通过搬迁入住新房子。
故土情深
这是盛夏的金沙江大峡谷,暴涨的金沙江水急速向前奔去。
从会东县城出发,驱车近40公里到铁柳镇,然后又在一条泥泞的泥巴路上颠簸近一个小时,才能到金沙江岸上练首禄家所在的花山村2组。
练首禄,65岁,上世纪6、70年代上过学。时过境迁,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也记不清楚自己念到了二年级,抑或一年级就辍了学。这些都不重要,“上过学”就已经足够。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村落里,“上过学”就是“文化人”,“文化人”历来受敬重,于是,他“不可推卸”地挑起了花山村2社社长的担子。
花山村2社小地名叫尖山包,后靠向上耸立的悬崖,其余三个方向,是垂直向下的绝壁。在这块不足20亩的山间台地上,挨挨挤挤住着10余户人家。村庄边沿的院落,一个墙壁之外就是万丈深渊。
“一袋化肥,从距离最近的集镇铁柳镇购买搬运到花山村2、3、4社,运费比成本还贵;孩子上学要翻过几公里悬崖绝壁,每逢雨雪天气,因坡陡路滑,无法正常上课。”正如原花山村文书、支部书记杨安荣所说,信息闭塞、交通落后,就像一道道紧箍咒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恶劣的环境安身立命?
“住惯的山坡不嫌陡。我们在这儿已整整生活了四代。”练首禄说,他家祖上从江对岸的云南省武定府一路辗转来到了这个自然村落里。
在一条特意方便移民搬迁而修建的简易公路上,停放着2辆拖拉机、1辆农用车,练首禄正在指挥着移民搬迁户搬家具、装车。
“花山村2社共有移民搬迁户39户,在会东县乌东德水电站第一批(次)移民搬迁入住工作中,一次性全部搬迁在会东县境内姜州镇姜州村移民安置点。”练首禄边说边用一双沾满灰尘的手擦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
因燥热和强体力活,正在热火朝天忙着搬家的移民群众个个汗流浃背。而他们的身后,一台推土机正在紧张作业。一面面夯土筑成的墙在隆隆的机声中轰然倒下。
故土情深。看着身后轰然倒塌的房屋,他们的眼神里,掺杂着对故土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希望。
舍小家顾大家
海拔:950米。气温:37℃。正午的太阳像火球一样热辣辣地挂在头顶。
放眼望去,距离江岸仅几十米的会东县铁柳镇花山村3、4组与背靠的陡崖近乎成70°夹角。伫立俯瞰,四面奇峰对峙,山涧深不可测。
乌东德水电站地处金沙江下游会东县境内,是国家第四大水电站,移民搬迁仅在铁柳镇就涉及三个行政村,共13个村民小组544户2526人。而花山村2、3、4社,是会东县乌东德水电站所有移民中最先入住安置点的一批。
花山村4社和3社毗邻,分界线是一条小沟。世世代代,悬崖绝壁上的一条羊肠小道,是村民和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
“梦里梦外都能听见金沙江哗哗的水声。”吴宗贵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吴宗贵家距离金沙江岸仅200余米,因为特殊的土壤结构,每年雨季,都有大小不一的泥石流灾害发生。
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在江中流,人在岸上愁。今年40岁的吴宗贵家有5亩玉米地,亩产800余斤,亩产值不足1000元。农作物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低,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干一年仅能填饱肚子。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孩子做饭,然后送孩子翻过悬崖,下午又要去半路接回来。”吴宗贵说,更让他苦恼的是孩子小,上学不但路程远,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于是2018年,吴宗贵锁上门举家来到姜州镇,边打工边供孩子在镇小学上学。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小坝乡大屯村党支部在会东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大会上荣获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发展壮大村级...
会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