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家风,让乡村生活更文明

凉山日报 2019-02-14 08:13 大字

“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在会东县姜州镇郑家坝村气势恢宏的祠堂墙壁上,郑氏家风显得格外打眼。

郑氏祠堂初建于清乾隆20年(公元1755年),后乾隆46年(1781年)搬迁扩建。历经256年风雨,因年久失修,成为废墟。2015年,为传承优良家风,加快乡村文明建设,郑氏族人发出倡议重建祠堂。倡议得到会东会理914户郑氏族人的响应,共筹得资金180余万元,历经3年,建成了占地一亩的郑氏祠堂。

“我们重建祠堂,就是让族人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团结邻里,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过上文明、和谐的新生活。”郑氏祠堂筹建倡议发起人之一郑子银说。

“我们家风的精髓是‘耕读传家’,以铺张浪费为耻,敬老上进为荣。”谈起传承优良家风,会东县嘎吉镇六世同堂的郑子发侃侃而谈:几十年来,我们郑氏族人不吸毒、不贩毒,就是赌博现象也很少见。而仅在郑家坝村,就有40余名郑氏子弟毕业于各级各类大学,活跃在各类岗位上,为地方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村看村,户看户,榜样出成效。“示范引领”是会东县移风易俗的成功经验。

据悉,近年来,会东县结合地方实际,以“传承优良家风”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掀起了一股“移风易俗”热潮。各村纷纷效仿,把孝老敬老、团结邻里、勤劳致富等优良家风写进村规民约,为地方和谐、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针对农村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利用千百年传承的优良家风,由群众推选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的长者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群众有红白事时,理事会按标准程序审批监管,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会东县姜州镇负责同志表示。

“以前村里办一场丧事花费动辄几万元;儿女结婚,大操大办。现在我们摒弃了陈规陋习,乡村生活呈现出文明、时尚的景象。”说起传承优良家风,姜州镇郑家坝村村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优良家风浸润着群众的心田。生活文明了,村容村貌靓了,社会风气变了,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甜。(本报记者 赵海华)

新闻推荐

奋力打造好“川滇明珠、金沙福地、康养会东”品牌

本报讯近日,四川省生态康养旅游推进会暨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县创建启动仪式在会东县举行,现场发布《发展生态康养旅游助...

会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