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鲹鱼河流域蚕桑基地建设 ——会东县嘎吉镇春季栽桑出实招
“要栽桑就要当大户,要示范就要带好头。”会东县嘎吉镇茂吉村村主任朱家海信心百倍地说道。他家今年流转土地40余亩,全部栽植为“6215”优质桑园。
村里像朱家海这样的大户还有很多,马鞍村支部书记李国顺、村主任沈永洪同样也流转了土地100余亩,栽植“6215”优质桑园。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据了解,嘎吉镇干部在栽桑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镇今年栽植“6215”优质桑园5亩以上的有77户,10亩以上的有6户,20亩以上的2户,40亩以上的1户,100亩以上的1户。
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嘎吉镇的目标是:承接“两大电站”蚕桑产业淹没转移,全力打造鲹鱼河流域蚕桑基地建设。
长远规划产业带
实现烟桑分带区域发展
“从缓减转型矛盾、烟桑矛盾,我们承接沿江两大电站蚕桑转移,长远规划沿鲹鱼河蚕桑产业带、沿会淌路烤烟产业带,实现烟桑分带区域发展”。嘎吉镇党委书记杨开金在谈到产业发展时信心满满,将马鞍、大洼、柏岩、柳树塘、乌龟塘、广东、茂吉、田坝等村规划为蚕桑产业重点村。今年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会东县委、县政府《关于2018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进国家“两大电站”(白鹤滩、乌东德)库区蚕桑产业转移,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为要求,打造鲹鱼河流域蚕桑产业基地。
“不变的是栽桑,变的是模式,提的是价质,看的是前景”。镇长杨自友道出了嘎吉镇推进“老产业”新发展的底气。在宣传工作中,镇党委、政府与县桑蔗办,茧丝绸公司制作了规格桑园套种综合效益、新品种补植长远效益等方面的对比图,全面宣传蚕桑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前景以及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增收效果,让群众吃下“定心丸”。短短半个月,全镇共召开干部会、群众会,坝坝会100余场次,覆盖4000余人。
“烟退桑进”规模化发展
调整经营模式
嘎吉镇是会东县第一个丝厂的诞生地,也是会东县的烤烟大镇,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蚕桑价格上涨,农民栽桑的积极性有所上升的历史机遇,按照“烟退桑进”的思路,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调整单一种植粮食的土地经营模式,专门制定春季栽桑的实施方案,明确适宜栽桑的区域和目标,明确桑园建设的具体要求,明确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责任,明确奖惩措施,统一宣传口径,采用干部做工作与群众相互发动的模式,抓早动快,截至5月10日,实现春季栽植“6215”优质桑园2061亩。
春季栽桑能够保障第二年90%以上的桑树能嫁接,与雨季栽桑相比,能提前一年投产,提前一年见效,缩短成园周期;春季栽桑能把桑栽活。
通过几年的探索,嘎吉镇认准春季栽桑模式。一是注重狠抓桑园建设形象。根本是遵循“6215”栽植模式,今年在株距上调整了3寸,即“6218”模式,推出会东山地桑园建设新标准。二是春季栽桑注重质量,抓质量的核心是桑树的成活率。全镇今年既抓现场培训,又抓栽桑过程中的督导检查,确保每栽一块桑树都达到放线、打窝、浇定根水,盖地膜的要求,抓有质量的进度,在成活率上下功夫,确保栽一块成功一块。同时镇党委、政府还明确了每栽1亩桑园补助20斤提苗肥的政策,做到栽下就管,确保来年投产见效,增加蚕农收入,创新快繁快接新模式。 文/图 本报记者 张鹏 王其福
新闻推荐
本报讯“准备好了吗?”“好,起飞。”随着起飞命令下达,四台植保无人机齐飞向烟叶大田,开始喷洒农药,不到半小时时间,80亩...
会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会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