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突出文化“魂” 建设“四好村”
群众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跳“嘎且且撒勒舞”必不可少。邓中元 摄
自开展“四好村”创建以来,会东县318个行政村以“四好”为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房屋提升、改善村容村貌、促进移风易俗。更明显的是,融入本地文化特色,创新方式治顽疾、除陋习,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上演了一出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好戏。
以歌声为媒介 唱出美好生活
会东民歌、传统小调,起于民间,源于生活,融汇川滇风情,曲调优美婉转,节奏欢快、活泼,生动展现金沙江沿岸人民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山歌不要钱,只要你编的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乌东德白云村都会自发组织“摊花坎歌会”,几乎人人都会参加。山歌类型因地域差异而不同,有田歌、山歌、号子、渔歌、小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以前我们唱山歌大多都是想表达改变生活环境的愿望,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歌词也变成了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乌东德镇白云村村民彭福贵告诉记者,他自小爱唱山歌,在年轻时的艰苦岁月,山歌一直是他们那代人的精神食粮。
如今,柏油路通到自家门口,儿女也都长大成家,彭福贵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他在自家院子造了个人工鱼塘,买了两艘小船,闲暇时,三五个好友湖中撑船,山歌对唱,好不惬意。
据悉,乌东德镇充分利用村民都有唱山歌的爱好,落实村“两委”定期组织村民们到村民活动中心、民俗文化坝子唱山歌。启动“四好村”建设以来,该镇加大了活动密度,此举既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情趣,又带动了文化传承。
“大家几乎天天都要见一次面。一般矛盾通过山歌对唱的方式来表达、辩解,许多纠纷、许多不快都在歌声中消失。就算个别比较激烈的,村社干部也能在歌的氛围中轻松搞定,很少出现‘隔夜仇\’。”乌东德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国辉笑着说。
以蹢脚舞为契机 走出特色旅游道路
远观三村村,但看到一条条通社入户路纵横交错,缠绕在田间地头,山头坡尾,绿树葱茏,一幅独具特色的傈僳族民俗新村映入眼帘。
铁柳镇三村村是一个傈僳族聚居村,自脱贫攻坚以来,该村依托当地独特的气候、土地资源,以“科技支撑、基地示范、龙头牵引”,让土地发挥了最大效益,“生态田园、幸福家园”的愿景也逐步变成现实。对于三村村来说,他们最好的资源是“嘎且且撤勒舞”,本地叫做“蹢脚”。
“来蹢脚,来蹢脚,要是你要呀不蹢脚,漂亮姑娘追不着,要是你要呀不蹢脚,三天三夜睡不着……”傍晚时分,走进村里,远远便能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村民正在民俗文化坝子上“蹢脚”。
蹢脚舞是傈僳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每到婚嫁、节日、秋后丰收时都要跳蹢脚舞,会东民间有“谷子黄,傈僳狂”的谚语。
“以前没有场地,群众休闲时无所事事,现在都聚到广场上唱歌跳舞,文化生活一下子就丰富了。”在民俗广场上,三村村副主任杨国才告诉记者。
村支部书记马成荣介绍,三村村将结合当地独有的自然环境和傈僳风情,以蹢脚舞为重点,走出一条特旅游道路。火把节将至,村民正在抓紧排练,争取在火把节的时候真正“火”一次。
近年来,在会东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会东傈僳族蹢脚舞不断丰富和发展,前几年就出版了教学光盘、举办蹢脚舞大赛,蹢脚舞逐渐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俨然成为会东的全民“广播体操”,并在2016年四川省第二届百姓广场舞大赛和中国·会东首届金沙江文化旅游节大放异彩。
以书屋为载体 传播现代文明
“核桃树种植管理的书在哪个书柜?”
“我想问一下,外出务工拿不到钱该怎么办?”
“老板不给付工资,可以去找当地的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千万不要闹事情哦……”在小坝乡大屯村,上农家书屋找技术书、上农民夜校提问题,已经是村民常做的事,而管理书记的村文书则不厌其烦地找书,提醒他们用法律维权。
据小坝乡党委书记李瑞俊介绍,该乡除了利用农家书屋传授农业技术外,将重点放在普法上。为了让村民易于接受,他们还搜集群众身边的案例配合有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重点讲解劳动纠纷和婚姻家庭、赡养老人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解决遇事只找“关系”的法治困境。并邀请有关部门就传统文化、文明知识等进行授课,根除陋习,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农家书屋、农民夜校除了满足技术需求外,还应成为村民学法、守法、普及文明礼仪和破除陋习的大课堂。”该县文明办负责人也表示。
据了解,2016年,会东县将村文化室、民俗文化坝子纳入“六合一”活动中心建设,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为乡镇、村添置文化设备、报刊杂志及音像制品。此前该县农家书屋藏书已有57万册,配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同时在县图书馆建成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在乡镇建成5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电子阅览室,有效地传播现代文明,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以机制为保障 “四好村”百花齐放
会东县决定,到2020年,全县318个行政村60%建成省级四好村、80%建成州级四好村、100%建成县级四好村。
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健全的组织保障机制,会东县结合实际,将“四好村”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制定系列方案高标准细化“四好村”建设任务。从县到乡到村建立创建领导机构,明确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四好村”建设第一责任人,实行督查通报制度,推动“四好村”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民权村的“生态旅游”、江西村的“流动红旗”、郑家坝村的“抓细抓小”……在健全的机制、强大的合力下,全县“四好村”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如今的农村,家中的家具干净、衣被齐整、农具归整、柴草入楼、畜禽归圈,环境卫生搞好了,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优美农村的品质得到展示。
以产业为基,以文化为魂,会东县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融入创建活动,在带富村民的同时,改善农村精神。318个村既互相学习,又相互比拼,全县农村发展水平、生活条件、文化生活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高。
肖顺畅
新闻推荐
会东县召开环保问题整改现场推进会。肖顺畅摄本报讯8月7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晓博,县政协主席李晓娟、县委副书记刘朝荣等县领导在会东县分会场参加了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督...
会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会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