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贺献英的一封家书
“50岁的贺献英把丈夫带着一起去凉山州扶贫了!”消息一出,让绵竹当地的干部热议,但她和丈夫义无反顾走进大凉山。
贺献英为什么放弃照顾年迈的父母而选择援彝?面对深度贫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思想观念等相互交织的问题,贺献英能坚持下来吗?这一连串的问题留给了贺献英。
“想娘千里外,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摘帽奔康早还乡!”1年3个月过去了,一封家书,道出了答案,也道出了贺献英在“对口扶贫帮扶”工作中的承诺。
援助助什么?建房铺路打开“脱贫门”
贺献英,1968年生,家中有80岁的父母亲和一个正在读研的儿子。2018年7月,她主动请缨,携丈夫一同到甘洛县前进乡基泥村参加了援彝工作。
援助助什么?助脱贫、助致富。怎么带领基泥村摆脱贫困就是摆在贺献英面前的一道难题。
“初来基泥村,路是山高路陡的泥泞路,房是功能不齐的改善房,人们居住环境很差。”贺献英说,尤其发现当时大部分村民习惯在地上支一个三角架就煮饭,有时鸡、猫、狗都在锅边嗅,就想着脱贫要从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开始。
找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贺献英开始走村入户,逐户宣传政策,逐户核查登记,逐户动员实施“三建四改”项目,同时,针对无施工能力、无启动资金等具体情况,实行委托施工。在入户走访时,又发现村里的便桥也被山洪冲毁,村民放养在高山的牛羊面临断粮的困境,修路也志在必行,她又积极协调县级相关部门,立项、招标,施工修复道路。同时,她落实党建助脱贫村干部包组包户、党员结对帮扶制度,每月汇总结对帮扶情况,确保党的政策能够及时传递到户,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在多方努力下一步一步推进。
如今,基泥村长达5.16公里投资300多万元的产业路工程基本完工,同时,家家也实现了有入户路、有硬化地坝、有灶
台案板、有卫生间、有安全饮用水管网,人蓄分离,居家环境功能齐备的生活。她用十足的耐心,让基泥村的村民过上了便捷的现代生活。
“这个项目虽然微小,但是能改善彝区村民的生活习惯、移风易俗还是很高兴。”贺献英说,“每次与村民们见面,他们的笑脸和主动热情的招呼,让我感觉他们和我们近了很多。”
如何面对父母?一封家书倾尽思念与愧疚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吗?前几天寄给妈的药,您都按时服用了吗?爸,您的眼睛受不了地里的湿热熏蒸,您就不要再去地里扯草了,好吗?……”贺献英这封家书让很多人动容甚至潸然泪下。
“看到基泥村的情况一天天变好,我在高兴的同时就想起我的父母,想起他们对我的教导,就写了一封家书回去。”贺献英说,父母身体不好,她却未能在身边尽孝,是她一直愧对父母的地方。
信中,贺献英向父母说起了自己在基泥村的援建情况,也分享了一些在村里和村民们相处的日常,表达了对他们的关心与思念,对不能回家看望他们表示愧疚。(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获悉,经抢险人员日夜奋战72天,成昆铁路凉红至埃岱站间水害抢险工作顺利完成,临时恢...
甘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洛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