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抓好“四个环节” 推动“三建四改”见实效

凉山日报 2019-08-11 08:54 大字

8月8日,再次走进甘洛县蓼坪乡达杆依村,给人耳目一新、万象更新的感觉。以前的废旧破房已改成了有竹栏花草、休闲坐台的小花园,旁边的臭水沟变成了“饮水思源、感党恩”的流水景观,原来的垃圾堆修建成了休憩亭。村内环境干净整洁、美观大方,家家户户客厅、厨房、卫生间也是十分洁美。村民们或水渠边、小亭里乘凉,或庭院内、菜园里小忙,一派幸福美丽文明和谐的景象。

驻村干部说,如今的村容村貌是实施“三建四改”项目带给达杆依村的视觉变化,更大的变化是村民的幸福指数、综合素质和对社会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

而达杆依村只是全县实施“三建四改”项目的一个示范点、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甘洛县把改善提升群众生活条件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三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计划实施2.36万户“三建四改”项目,着力解决“视觉贫困”突出问题,促进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推动脱贫攻坚打赢向打好迈进。截至今年6月,已开工建设12108户(其中建档立卡户3995户、非贫困户8113户)、完成5997户。

在“三建四改”项目实施过程中,甘洛县重点抓好“四个环节”,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边示范、边带动,探索有益经验

坚持“边试点、边探索”原则,立足于不同区域和地理条件,先期选取在高山沙岱依初村、二半山嘎日热牛八村、河谷地带新市坝侯玉普村等地,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以建入户路、建庭院、建化粪池(沼气池)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三建四改”项目,为全县全面铺开工程建设,打造可复制、有借鉴的典型示范点。

定内容、定标准,确立实施路径

积累前期试点经验,按照“缺啥补啥、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不求高大上”原则,详细制定“三建四改”7类项目、15个子项建设内容,具体明确“建什么、怎样改”关键细节,做到清楚明白、便于操作;量化各个子项的补助标准,发挥政府补助资金激励作用,最大调动群众参与力度。

多模式、多举措,因户施策推进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群众“自建”或“委托代建”模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按照政府补助一点、社会帮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办法,充分激发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意识,着力补齐短板,完善村内环保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重监督、重管理,确保建设成效

按照“完成1户、验收1户、补助1户”原则,组建村级项目建设业主委员会和聘请第三方监理,切实加强项目过程监督,确保项目质量。特别注重资金安全,严肃查处虚报冒领、弄虚作假、挪用挤占补助资金行为,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我家的老房子翻修出来后楼上可以多住上好几个人,厨房改大了不少,院子也整漂亮了。”走进潘阿支家,她指着改建过的地方开心地说到,原来的老房子属于传统彝族木制脚楼,经过翻修和改建后,不仅大了许多,而且美观了不少。

“你家生活过得好安逸,没事就在院子里喝茶。”村民蒋木乃家院子里有休闲茶台、假山喷泉、花草盆景,很有纳西族的民风。蒋木乃是一名退伍军人,他说妻子是云南丽江人,有喝功夫茶的习惯,所以新居建好以后,自己设计了庭院,大家都戏说他“真会享受”。

据了解,此次“三建四改”项目并不只是针对贫困户,像潘阿支、蒋木乃这样的非建档立卡户也能享受惠民政策,而一般户和建档立卡户补助标准一致,无差异化补助。非建档立卡户的项目资金来源为县级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项目资金来源为涉农整合资金。

文/图 本报记者 宋恩

新闻推荐

今起四川再迎强降雨 降雨落区跟上一次高度重合,8日基本结束

降雨落区跟上一次高度重合,8日基本结束凉山州甘洛县山体塌方阻断道路。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吴冰清)都说“七下八上”是华...

甘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