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及尔布的“三变致富经”
勤劳·创新
编辑点评:
勤劳·创新
木及尔布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永不服输的性格,“干”出一条脱贫路;创新模式、集中管理、规模化发展,带领贫困户“闯”出一条致富路。在新农村建设中,只要转变观念、不等不靠、勤劳苦干,就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刘荔
从以前不会种庄稼的“懒汉”到现在生产营销的“能人”,木及尔布通过勤劳转变志向、转变作风、转变思路,“干”出了一条致富路,家庭年收入超过8万元,成了甘洛县沙岱乡马厂村里有名的“木及老板”。
“志”之变:
立下甩“穷帽”之志
在家排行老幺的木及尔布在成家后才拿起锄头,学会些简单轻松的农活。由于种地的收入太低,不安现状的木及尔布带着家人到处“漂”,过了十多年“勉强维持生计”的日子。
2014年,听说村里在搞彝家新寨建设,他决定回村发展。
回到村里后,木及尔布找亲戚朋友借钱购置了种子和肥料,重新捡起了家里生锈的锄头,在自家的20多亩地里种起了玉米和洋芋。
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木及尔布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他看到村里公告栏贫困户公示名单上自己的名字时,便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摘掉“穷帽子”。
“勤”之变:
展现“不下刀不收工”之勤
“回村后的木及尔布不仅捡起了丢荒多年的20多亩地,还从别人手里承包了30多亩地。”村支部书记阿木以哈介绍说,无论下雨还是下雪,他们夫妻二人总是成天在地里干活。
“不干不行啊,修房子欠了8万多元,读书的三个娃儿每天都要花钱。”木及尔布说,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干活,天黑了才回家,即使是雨天也不敢休息。
由于市场原因,2014、2015连续两年,他家22亩洋芋基本上是“零收入”。幸好在乡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家里的200多只白鹅全部卖了出去,弥补了种地损失。
不甘服输的木及尔布从收购洋芋的老板那里得到了一条消息:汉源的当归供不应求,价格在2块钱(每斤)左右。这让木及尔布看到了一片曙光。
木及尔布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到坪坝乡、汉源县坭美乡等地的当归种植户那里当起了学徒,学习当归选种、育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销售等知识。
2016年,木及尔布争取到产业周转金1万元,又从银行贷款3万元,把2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当归和牛膝。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家庭纯收入增加了7万多元,一举还清了陈年旧账。
“路”之变:
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之路
如今的木及尔布,拿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老板”。
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木及尔布和全村贫困群众一起成立了甘洛县永顺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农业生产从过去的“单枪匹马”转变为众人“抱团取暖”生产模式,推动单一产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逐步实现经济收入最大化。
合作社在木及尔布的精心管理和经营下,社员由最初的6户贫困户,发展成为如今的15户贫困户、6户非建卡户。种植品种从当归、牛膝拓展到花椒、高山包包菜。在销售方面,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以合作社的名义与汉源中药材和蔬菜收购商签订了种植收购协议,打通了销售渠道。他还与社员一起摸索出了“统一式购种育苗、集中式培训技术、规范式指导管理、订单式多元种植、市场式收购销售、抱团式发展产业”的六式专合社运营模式。
2018年,木及尔布建起了3亩当归和1亩牛膝苗圃,培育出的当归幼苗和牛膝幼苗直接向社员提供,引导12户贫困户种植当归130亩,引进收购商帮助26户群众销售当归54万斤、高山包包菜42万斤,促进贫困户人均增收达2.4万元。
“今年,中药材苗圃扩大到6亩,可提供300亩种植幼苗。”面对2019年,木及尔布信心十足。他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必须主动勤劳致富,力争率先步入小康,加快推进健康文明和谐幸福新农村建设。
(本报记者 宋恩)
新闻推荐
2018年7月,甘洛县农牧局农机管理站的副站长车雨被甘洛县纪委监委查处,锒铛入狱。从国家公职人员到阶下囚,车雨身上究竟...
甘洛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甘洛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