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甘洛挥洒芳华

德阳日报 2018-12-25 09:46 大字

就近务工的村民喜领工资。

(上接第一版)今年,针对新老援建干部人才交接的特殊情况,绵竹坚持换人不换任务、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实现了第一、第二批28名援彝干部人才顺利交接。同时,在定点帮扶4个极度贫困村的基础上,又增派17个市级部门协作帮扶17个极度贫困村。整合该市部门、乡镇、学校、医院等各方力量,启动全域结对帮扶工作。充分运用两地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干部人才三级联动对接机制,准确掌握工作动态和阶段性需求,做到精准发力、按需施策。

根据甘洛县脱贫攻坚工作每阶段具体需求,绵竹市定向选派专业技术团队开展精准帮扶,积极营造“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良好氛围。组织绵竹市农产品、白酒、年画、电商等行业企业,赴甘洛搭建黑苦荞酒、彝族特色刺绣工艺等交流合作平台,共同开发出12件套年画元素与彝族刺绣特色融合的代表产品。鼓励支持绵竹企业赴甘洛投资兴业,累计投资1400余万元,捐赠现金及物资300余万元。由绵竹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爱心企业捐资100余万元修建的眉山村幼儿园,解决了周边120名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成为甘洛乃至凉山州村级幼教的示范点。

突出“四项重点”

实现立体式帮扶

为破解甘洛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提升当地自我造血能力,绵竹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在工作中突出重点,以带动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今年以来,他们因地制宜建立“公司+基地+集体+建卡户+非建卡户”合作模式,为村集体提供入股资金和生产资料、设施配套、产业补贴等方面支持,引入清水村300亩马铃薯、蔬菜、270亩中药材,腊梅村1500亩蔬菜基地、150亩花椒,阿嘎乡生态野猪养殖基地、玉田镇勿西养殖基地,田坝镇署光村100亩金银草种植等项目,巩固眉山村400亩核桃基地,实施林下套种中药材柴胡800亩,建立徐家山村年出栏1000头和阿嘎乡年出栏2000头三代生态野猪养殖基地项目。

目前,徐家山村养殖合作社集体经济分红金额达到88500元,全村有65户参与分红,户均增收1300余元,同时,实现了对口帮扶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有稳定收入。跟踪服务眉山村“借猪还猪”项目,共借出母猪216头,产仔超过1200余头,惠及328户。创新实施生态野猪代养育肥模式,共借给农户代养38只,已回收28只,群众增收效果明显超过预期。

在实现产业突破的基础上,绵竹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还以保障住房建设为首要任务,完成极度贫困村阿尔乡眉山村、阿嘎乡格古村集中点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实施绵竹年画、彝族特色文化上墙和“微田园”建设,打造彝乡幸福美丽新村;以扶持教育教学为基本抓手,通过两地学校结对帮扶、选派优秀教师支教、接收学生到绵竹学习、设立发放助学基金等多种手段,促进甘洛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为重要保障,投入帮扶资金40余万元,提升当地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并通过建立两地医疗机构“一对一”帮扶机制、选派医护人员常驻甘洛支医、安排医护人员到绵竹进修、举办各类医护技能培训等方式,为甘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本土医卫业务骨干队伍。

把握“四个关键”

实现高标准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帮扶,最重要的是增强甘洛自身“造血”功能,形成良好的内生动力,确保长远高标准发展。

绵竹以人才培育为“关键动力”,加大干部人才帮扶力度,组织建筑设计、旅游规划、农牧水产、年画技艺等各领域专家和团队赴甘洛开展技能培训,接收10名甘洛干部、28名医疗教育工作者到绵竹顶岗锻炼、挂职进修,推动扶贫开发模式由“输血”向“造血”深化。

把握基础设施建设“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帮扶村发展、影响群众生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投资390万元,在坪坝乡、蓼坪乡、海棠镇等地实施建设了一批灌溉沟渠、生产生活便道、饮水设施等项目,特别是在眉山村、格古村建成了6公里村道,改写了两村不通硬化路的历史。

把握就业引导“关键举措”。大力推动“送岗位、促就业、助脱贫”工作,定期发布招聘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2018年累计发布25家绵竹企业工作岗位71个,共计856人用人需求。组织22家绵竹企业赴甘洛举办人才招聘会,全年累计179人达成就业意愿,成功实现就业51人。

把握扶贫扶志“关键核心”。举办农民夜校绵竹班7期,开展国家扶贫政策宣讲和生活习惯“五勤”“七好”宣传评选活动,引导帮扶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不断激发培育内生动力。

文/图漆兴本报记者郭丽娟

新闻推荐

迎“雪考”战寒冬

11月7日下午18时,低温严寒天气突袭越西普雄地区,短短两个小时便将成昆铁路海拔最高的区段打扮得银装素裹,宣告西昌供电...

甘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