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入户送健康 帮扶路上不言苦

南充日报 2018-08-11 01:04 大字

●本报记者 罗虹

“用真心、带真情、真扶贫”,在凉山州甘洛县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奋战在扶贫最前线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当地贫困群众一步步奔向致富路。来自高坪区疾控中心的赵永忠就是其中一员,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土地,用双肩担起脱贫攻坚的重任。他如同火苗,照亮周围的村民,为村民们送去健康和温暖。

驻村一个月 吃完7.5公斤干面条

“起床后,顺山路徒步90分钟,这是我在甘洛县嘎日乡3年帮扶工作的第一天。”7月1日,在甘洛县综合帮扶工作队的微信群里,队员赵永忠分享了驻村首日的感受。

时间回到今年6月初,当得知要在全市选派干部组建脱贫攻坚综合帮扶队赴凉山州喜德县、越西县、甘洛县等贫困县开展为期三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今年48岁的赵永忠心情异常激动。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第一批进入震中映秀镇开展救援工作的经历,让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立即主动请缨,申请加入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6月30日,坐完火车坐汽车,经过11个多小时的行程,赵永忠终于来到了自己帮扶的乡镇———嘎日乡。刚去没有住处,他被安排住在则石勒波村的活动室。则石勒波村距离嘎日乡政府6公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自己的双腿,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山高坡陡,每天上班、下班走路差不多要3个多小时,路上还要经过一条小河沟,要把鞋脱了,光脚过河,过完河再把鞋穿上继续走。”赵永忠笑着说,一路上很多村民家里都养了狗,起初他手里还要拿一根棍子,后来村里的狗可能都认识他了,也不再冲他叫。

“7月份,我吃掉了差不多15斤干面条,每天早晚都煮面条吃。”赵永忠说,生活上的习惯差异很快就能适应,但是语言上的障碍却很难克服。

“第一天我走访入户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当地的村民几乎只会说彝语,简单的交流都存在问题。”赵永忠说,幸好则石勒波村文书王宇学过汉语,于是王宇就充当翻译,配合他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雨天送伞 帮扶路上感动随行

“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全乡的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进行筛查,并建立健全艾防机构。”赵永忠说,按照“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把“1+M+N”艾防管理模式贯彻落实,依靠当地村级艾防机构将基本情况摸清,下一步将继续开展艾滋病患者的个案随访和治疗随访,督促已经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和已经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坚持服药治疗。

“我们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对于艾滋病的相关安全健康知识几乎不了解。有些人甚至已经确诊了是艾滋病患者,还要坚持生小孩。村民的艾滋病防治意识非常薄弱。”赵永忠说,因此,他们的任务不仅要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在增强村民防艾意识这条道路上也任重道远。

帮扶工作虽然困难重重、辛勤劳累,但总会有一些感动为他的工作增添动力。

一天,赵永忠在回村的路上,突下瓢泼大雨,他手里只拎了一个公文包,里面装着防艾工作的材料。为了不让资料被淋湿,他将公文包紧紧地抱在怀中,身上的衣裤却湿透了。为了尽快回到家中,他只能眯着眼向前冲。突然一个小孩从后面追上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递给他一把雨伞就掉头跑回去了。他回头一看,孩子的父亲正站在屋檐下看着他,笑着招了招手。

“那一刻真的特别感动,他可能知道我是帮扶人员,但我们之间并不认识,也没有一次语言交流,他却在雨天为我送来一把伞。”赵永忠说,第二天,他和王宇一道去归还雨伞。“卡莎莎。”在递上雨伞的时候,赵永忠说了这几个字,这是他在路上跟王宇学的一句彝语,意思是“谢谢”。“诺嘞哒哇。”接过雨伞,对方这样说。王宇告诉他,“诺嘞哒哇”翻译成汉语是“不用谢”的意思。

那一刻,赵永忠的眼眶湿润了……

新闻推荐

成昆线受水害影响 部分旅客列车停运 西昌火车站里有点忙 12小时退票3800余张

7月31日上午,西昌火车站退票现场。本报讯7月30日21时许,受四川地区暴雨影响,成昆铁路阿寨站至白果站间发生泥石流...

甘洛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洛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