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寨脱贫引路人 ——记甘洛县里克乡巴拉村驻村第一书记舒俊
2015年8月,甘洛县审计局办公室主任舒俊被选派到甘洛县里克乡巴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全村349户1785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170户774人,他挑起责任、坚定信心,全身心扎进群众堆里,投到攻坚事业中。致力于找到一条适合巴拉村群众脱贫致富的路,破解巴拉村攻坚难题。两年来,他与巴拉村干部群众一道,坚持从“薄弱”环节整治入手,夜以继日、倾心投入,为巴拉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巴拉村,位于甘洛县西南部,距离县城仅6.9公里,是典型的二半山区,农民收入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349户1785人,是全彝族聚居村落,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为170户774人。由于自然条件差、土地资源贫瘠、产业效益不高、加上道路不通畅等原因,该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165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611元。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6年,该村72户347人脱贫,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5元,新农合参保率、计划生育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100%。目前,仍有贫困户98户427人,预计在今年底脱贫,实现整村“摘帽”。
用“绣花”功夫激发群众干事激情。刚驻村,舒俊就主动融入到群众中去,但他不懂彝语,就在村组干部的陪伴下走村入户,他知道“语言不通,但笑容是相通的”。面对不太会汉语的老百姓,他就用简单的问候语和笑容同他们打招呼,熟悉之后,不用村组干部陪同也能和他们打得火热了,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彝语了。为了发挥村级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他多次征求村支书商量,把“三会一课”制度作为管党治党的“法宝”,并结合“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努力推进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期间,他带头讲党课12场次,受益500余人次,利用驻村第一书记“农家讲坛”,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话扶贫,以通俗的言语宣传方针政策,发放各类学习、宣传资料1000余册。在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协助村支部培育入党积极分子4名,新发预备党员2名,培养后备干部6名、致富带头人5名,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为激发群众创业激情,他结合“农家书屋”学习资料进行宣传,利用“农民夜校”进行培训,协调邀请县级有关部门进行核桃嫁接、马铃薯种植、山羊养殖、劳务输出、彝族刺绣等各类培训共计30多场次,受益群众900余人次,让“党建强村、党建富民”的思想深入人心,群众主动性得到提升,干事激情得到激发。
用“磨刀”功夫改善巴拉村容村貌。为改善巴拉村基础条件,舒俊俯下身子,深入调研,吃透村情民意,带领巴拉村“两委”班子找到了发展的路子:基础建设是关键,产业发展是出路,群众增收是保障。“言必行、行必果”,说干就干,他跑项目、要资金,完成了投资87万元的村委会活动室及面积1000m2的民俗活动广场建设;总投资300万元总长5.9公里的村道路面硬化工程已完成前期4公里建设任务,第二期1.9公里即将开工建设;采用整村推进模式,督促完成总投资652.175万元的彝家新寨建设,惠及全村349户1700人;协作完成了投资99.19万元的甘洛县巴拉供水工程,解决巴拉村部分群众安全饮用水问题,并实地勘察,推进投资25万的小农水项目建设;协调民族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项目在7组落地,总投资30万元,目前该项目即将动工建设;建成村卫生室、文化室、4个幼教点、光纤宽带等“一村七有”工程。2015年8月至今,巴拉村累计获得各类项目资金1534.885万元,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24日至28日,甘洛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脱贫攻坚中期评估全覆盖督查工作,就全县脱贫攻坚反馈问题整改情况、2017年“两不愁、三保障、户三有、村七有、四个好”等目标任务推进情况及产业发...
甘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洛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