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凉山妇女居家织彝绣 “绣”出脱贫致富产业

凉山日报 2017-08-02 04:06 大字

甘洛县妇女彝绣作品展示。

彝绣让妇女居家就业

贾巴子阿色来自金阳县红峰乡,十多年前跟随叔伯姐姐在西昌制作服饰。她说:“我的一儿一女在西昌读书,为了照顾他们我在西昌做服装,这样做服装一个月还能挣三四千元。”

在城里有许多这样边照顾孩子边打工制作彝绣的彝族妇女。彝族妇女安莫惹作打便是待在家里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制作彝绣。此前孩子上学,她每天会起来做饭,让孩子吃饭,然后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再回到打工的服饰店干活,或回家制作彝绣产品服饰。她原来在广东沿海制衣厂打工多年,学得一手精湛缝纫技术,为了回家照顾孩子,她选择了回凉山西昌租房而居,在家制作好的服装送交店家。相比外出打工,她觉得在家制作服饰能挣钱,能照顾孩子。来自昭觉县的麻建依牛来到西昌后,白天在彝绣服装公司上班,晚上回家抽空做彝綉,这样每月能挣二三千元,钱虽然少些,但能照顾孩子。

农村里也有许多妇女制作彝绣产品。如果在农闲时走进村里,能看见许多彝族妇女们在自家门前、院里、树下制作针线活儿。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彝族妇女李桂英过去全家到新疆摘棉花,2014年后便选择返回家乡,她做完农活便制作彝族服饰,一年要卖几十件能挣几千元。

企业是众多彝族妇女从事彝绣产业的“支撑点”。西昌一家彝绣企业管理人员贾巴金则说:“我们店有一百多人就业,真正在制衣间上班一般是一二十人,大多的是在家里边带孩子边做服装。她们把做好的衣裙交给我们,我们计件支付工资。”

凉山妇女手工制品种类多而丰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是妇女自主创业、居家灵活就业的最佳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凉山州有10万贫困妇女。

近年来,凉山州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针对妇女群体多元化的就业需求,以推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为抓手,搭建城乡妇女实现家庭梦想与个人价值的平台。

培养绣娘六千多名

凉山州内州外彝族人民需要大量彝绣产品,火爆的凉山旅游业带动了彝绣相关产品的畅销,因此凉山彝绣有着巨大的市场商机,为此凉山州妇联培养绣娘,动员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把手工编织与凉山***相结合,彝绣已经成为彝绣(凉山产区)妇女的致富经。

近年来,凉山州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针对妇女群体多元化的就业需求,以推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为抓手,搭建城乡妇女实现家庭梦想与个人建功立业的平台。

据统计,2010—2016年间,凉山州各级妇联参与和组织居家灵活就业各类培训班84期,培训妇女10600多人(次)。目前,全州建立健全各类“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78个,培养了彝绣初级绣娘6000多人,中级绣娘100多人,带动17970多名妇女从事彝绣手工艺术创业和就业。

妇联组织还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推动凉山彝绣产业发展。并依托公司建立了凉山州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凉山州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基地。其中2家公司直接或者间接带动了500余名妇女创业就业。

2016年11月,凉山州妇联还举行了全州“巧手绣彩 创业脱贫”展览,进一步提高了彝绣水平,激发了广大绣娘的生产积极性。

彝绣助力脱贫致富

目前,彝绣(凉山产区)已经形成产业。2015年,全州彝绣产品年销售总额达到5500万元。凉山去年454个村脱贫,便有众多妇女们的努力。绣娘叶布么惹扎说:“现在我年收入达到3万多,日子越过越好了。”

凉山州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马燕灵表示:“我们要求各级妇联把手工编织促进妇女就业创业这项工作抓出实效,实现巧手致富脱贫。”

对于彝绣(凉山产区)的发展,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发力,促进彝绣的发展,并确立了发展目标。凉山州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相关产业园和10个彝绣(凉山产区)产业基地,年总产值达1.39亿元。帮助20万左右困难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带动其他关联产业增加值为2.78亿元。

彝绣不仅有助于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而且也为彝族妇女提供了一个展现当代彝族妇女绚丽风采的平台,更成为凉山彝区致富脱贫奔小康的产业。文/宋明 图/由凉山州妇联提供

新闻推荐

成都中医大携手上海多融财富 到甘洛县黑马乡捐赠支教

本报讯7月16日,成都中医大为甘洛县黑马乡中心校献爱心扶贫物资捐赠仪式在黑马小学隆重举行,来自成都中医大的学生代表和上海多融财富的公益代表,现场为120名学生捐赠文具、玩具、图书、衣物等学...

甘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洛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