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城70年文化场所大变迁

凉山日报 2019-10-30 07:38 大字

解放前不知在何时,德昌县城(今东风路口与上翔街交汇处)发生火灾,烧了一片民房,留下一个约1000多平方米的坝子,人们后来就把它叫作“火敞坝”。因为这个地方正处县城中心地段,民国年间官方就在“火敞坝”的东侧,修了一个约40平方米坐东向西的木质结构小青瓦屋面的“中正台”,作为集会的讲话台或小型文艺演出的舞台使用。

解放后,县政府下属机构设置了县文化馆,并于1952年—1953年间,将火敞坝北侧的两户民房征用拆除后,修建了将近300平方米土木结构的文化馆用房,加上馆内空坝馆址约占地450平方米。这时期,火敞坝东侧的“中正台”已经破败,加上有树“蒋中正”之嫌,于是相继将其拆除。德昌县文化馆及火敞坝从此便成为县城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文化馆落成后,即紧锣密鼓地举办“速成识字班”,对县城未读过书的青年进行扫盲(又称为上夜课班)。同时,以这些青年学员为骨干,教唱红色革命歌曲、在火敞坝开展幻灯放映、文艺演出、办墙报等。以此宣传新中国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国家大事。当时就曾经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宣传过《婚姻法》、《选举法》。用幻灯宣传革命故事及刘胡兰、董存瑞、丁佑君、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

1953年后,县政府将德昌县城东门外的一片农田平整为可容纳万人以上的广场(即今之东风路德昌广场),主要作为大型集会和篮球运动使用。1965年县政府用较少资金、动员县级机关干部投入了许多义务工,在此广场南侧(曹家坝)建成了能够容纳1000人的简易砖木结构新会场。从此,德昌县有了一个与广场相连接,又能够遮风避雨的大型集会、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的综合场所。东风路广场在上世纪90年代经过改造后,又提升了它的使用档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县专职电影院建成,不再使用此会场。到90年代后期,砖木结构、工艺简陋的德昌东风路会场历经30多年的沧桑,因建筑老化成为危险建筑而被拆除。为了弥补广场的空缺,德昌县在会场原址上新建了一个半封闭的大型舞台,以此延续德昌广场的多功能作用。然而,随着2000年后德昌县旧城改造的快速发展,在新修凤凰大道、育才路、西环路的同时,德昌县还配套修建了占地17424平方米的凤凰广场、21000平方米的曹家碾公园、14000平方米的商业广场、6886平方米的体育馆(含文化馆、图书馆)及周边广场、3400平方米的西宁花园、1700平方米的音乐广场(半边花园)及西环路林荫曲径、魁星阁小广场等大、小型文体活动、休闲场所。一系列设施的建成,结束了县城群众休闲只能到县城东铁路坎上看火车、观田野的尴尬;结束了群众跳舞、打篮球只能在东风路广场的场地限制;终止了县文化馆职工多年来冒着风雨布置和拆卸露天舞台的艰辛;为县城逐年发展起来的数十支业余文艺队、健身队、篮球队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和表演场所。绿树成荫、芳草青青、清泉瀑布环绕其间的公园、广场给老百姓提供了劳作后的理想休闲处。

如今的德昌已经是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浓郁文化氛围为一体的和谐县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莺歌燕舞颂盛世,冬暖夏凉宜养生的宜居绿色生态图景。今天的德昌越来越美了!

文/图 左文孝

新闻推荐

凉山的心,五彩斑斓

□付安萍记得小时候老师教过一首歌,名叫《社会主义好》,那时候要求人人都要会,音乐老师在台上一遍又一遍地弹唱,我们...

德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