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医共体”之通 解“看病难”之痛 德昌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凉山日报 2019-09-26 00:51 大字

德昌县医院到麻栗卫生院检查医共体建设。

德昌县医院到黑龙潭分院检查医疗垃圾放置情况。

2018年4月13日,德昌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启动会召开。

里程碑式事件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一直是广大老百姓的愿望,但想实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长期以来,县级不强、乡镇不活、村级不稳、上下不联、信息不通。”德昌县卫健局局长袁林如是对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同体)建立之前,全县的医疗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各系统内部、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及合理分工协作机制;另外,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基层人才缺乏的短板,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制约。”

为深化该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乡、村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2018年初,德昌县被列为全州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经过考察学习、多方调研论证,4月10日,《德昌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下发。4月13日,德昌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启动大会召开。

按照方案,德昌县将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核心医院,以被托管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分别组建两个紧密型医共体,以达到不断提升被托管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县乡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形成“促县帮乡、县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和康复在基层”目标。

也是在2018年4月13日,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成立,包括黑龙潭镇卫生院、热河镇卫生院、铁炉镇卫生院等共13家乡镇卫生院自此成了联盟。同时,县中医院医共体成立,包括德州镇卫生院、金沙乡卫生院、老碾镇卫生院等6家乡镇卫生院自此也结成了联盟。

“德昌县医共体的建设,可以说是德昌医疗行业里程碑式的事件。”袁林如是认为,“开展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六大巨变产生

德昌县医共体的建设,除了“三个不变”外,全县医疗机构共发生了六大变化:

“三个不变”:一是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后的乡镇卫生院全部增挂了“XX医院分院”的牌子,但仍保留原卫生院名称,岗位、功能不变;二是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和任务不变;三是财政投入供给机制不变。

“六个一体化”: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简单来说,最大变化就是原来乡镇一级卫生院院领导由原来的卫计局提名,变为由县级医院提名,卫计局党委考察任用。”袁林介绍道,“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员可双向流动。”而且,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及技术人员每年分批到县级医院轮训不得少于3个月。这样一来,德昌城乡医疗卫生在人员上的差距就明显缩小了;二是医疗卫生管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后,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院感、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同时能减少重复检验检查,并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引导群众有序就医,合理分流患者,减轻群众负担;三是财务管理一体化。设立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卫生院的财务管理移交牵头单位负责,统一财务核算、审计,规范收支;统一医共体内部绩效考核,确保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平均收入稳中有升;县级医院利用资金优势,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给予大力支持;四是药品耗材采购管理一体化;五是信息建设管理一体化。建立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区域远程医疗中心,实现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信息无缝对接,城乡医疗服务同质化,整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六是医保基金使用管理一体化。

据德昌县医院副院长付勇介绍,医共体建立的一年多来,县医院分别给13家乡镇卫生院分别下派了一名管理指导兼职医生,一名兼职业务院长(帮扶乡镇卫生院发展学科建设),一名兼职院长助理(提升乡镇卫生院护理、院感等水平);自筹资金200多万元,为麻栗、阿月、茨达、宽裕、小高、乐跃、热河7家分院配置了平板DR;同时为分院增配了病床、冰箱、药架、稳压器等等,总投资达300余万元;医共体内部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班”近10次;开设了多个分院中医馆;先后与华西医院、省医院、省肿瘤医院、西部战区医院、州一医院、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等上级医院建立了医共体。

德昌县中医院院长罗胜基说,一年多来,德昌县中医院给德州、王所、金沙、锦川、老碾、南山6家卫生院分别下派了一名学科带头人当分院副院长,协助进行管理指导工作,利用业务水平因地制宜提供分院诊疗水平;下派职能科室在医疗质量、护理质量、院感、药事、办公室、文化宣传、财务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训80余次;组织专家在各分院开展义诊、白内障筛查活动20余次;自筹资金给6家卫生院安装远程会诊分诊中心及继续教育平台;分别与省医院、攀钢集团总医院、省第二中医医院、攀大附院、成都中医大附院、州一医院、州二医院及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云南省中医院等建立了医共体。

患者得到实惠

2019年4月4日,德昌县巴洞镇红旗村二组72岁的村民邹德顺突感胸痛,1小时后在家人的陪同下被紧急送到镇卫生院就诊。镇卫生院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后,并在10分钟内完成了对病人的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病人确系急性心肌梗塞!由于病人病情危重,镇卫生院迅速与县人民医院的心血管专家熊丽副主任医师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了情况,并通过微信查看了病人“心电图检查”报告,确诊为“下壁心肌梗死”。

时间就是生命,危重的病情可能导致病人随时死亡。镇卫生院给病人进行常规处理后,立即护送病人前往县人民医院的同时,县人民医院派出120在路途中对接。巴洞镇距离德昌县城10多公里的路程仅花了15分钟时间就到达了县人民医院,之后迅速通过绿色通道送入介入科导管室,造影显示:病人右冠脉中段完全闭塞。经介入治疗,12分钟后球囊开通,吸出血栓子,病人脱离危险,保住生命……

邹德顺急性心肌梗塞之所以能顺利抢救,成功保住性命,表面看是德昌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及镇卫生院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成熟的抢救能力,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患者的黄金抢救时机,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救治。但实质上,邹德顺是得益于德昌县医改的探索和实践,得益于巴洞镇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的建立。

“在医共体建立之前,如果遇见这样的一个危重病人,按照常规的排队挂号、排队检查、排队看病手术……在镇卫生院和县医院所耽搁的时间大约要3小时左右。医共体建立后,病人还在镇卫生院,县医院的专家就已经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为病人看了拍的心电图;及时就医后,不再重复检查,立即就能进入相关科室手术,为病人足足节约了1个多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德昌县医院巴洞分院、巴洞镇卫生院院长刘海如是说。

其实,自2018年德昌县开展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建设以来,类似病人邹德顺这样转危为安的例子还很多……

通过医共体的建设,德昌全县的医疗资源得以整合,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的紧密联动,特别是德昌县境内的乡镇卫生院得到了规范管理,业务水平、门诊人次、业务收入、就医环境、从业人员待遇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乡镇一级卫生院的医疗纠纷也得到了明显下降。

94.7%,是2018年德昌县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数据,这个数据在全州17县市中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该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476058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9.3%。

2019年4月,德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双双成功通过“三级乙等”医院现场评审。目前,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县妇计中心扩建建成投入使用。

很明显,“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和康复在基层”的愿望,自德昌县2018年开展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和平稳运行以来,效果正在逐步显现,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文俊图片由德昌县医院、县中医院提供

新闻推荐

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深入德昌检查烟叶收购工作

本报讯9月19日,省局公司烟叶处科长陈鹏一行4人到德昌检查烟叶收购工作。检查组一行到德州烟点检查烟叶收购流程、...

德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德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