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做大做强现代田园康养旅游

凉山日报 2019-03-25 08:49 大字

(上接01版)

推介会上,德昌县委书记瓦西亚夫表示,此次活动是德昌文旅、康养与房地产产业融合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是扎实推进德昌旅游康养产业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不断加强同成都及省内各大中城市的文旅、康养、房地产等各方面的往来与合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充分展示德昌“宜居、宜游”的城市形象,为期4天的推介会大放异彩。

德昌,作为全省十大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年均日照2480小时,平均气温18.1℃,森林覆盖率近70%,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植物园”“天然氧吧”。德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素有“春秋三百天 四季养生地”之美誉。

德昌是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自然(养生)目的地,这里有巍峨的螺髻山、蜿蜒的安宁河、神秘的黑龙潭,有敬天惜字的字库塔、壮美秀丽的钟鼓楼、青砖黛瓦的古民居,还有原生态的傈僳族风情、儒释道三教的“九宫十八庙”。徜徉于山水之间,流连于田园巷陌,感受着淡淡乡愁,多了一分闲情逸致,少了一分琐事烦忧,放慢脚步去品味生活:亲山、亲水、亲自然;养生、养老、养健康。

依托独特资源禀赋,近年来,德昌深入挖掘“巴洞草坝场农耕文化节”“端午药市民俗风情暨药膳美食节”“德昌县第一届农民丰收暨中秋茶话会”“麻栗草莓采摘暨羊肉美食节”等文旅节会;成功举办樱桃、桑椹、冲浪等节庆共35次。建成乡村酒店、农家乐50余家,星级乡村酒店15户(五星级2户、四星级8户、三星级5户);贤氏避暑山庄、云栖庄园等农家乐获“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精品农家乐”等荣誉称号。打造出大坪、安宁、乐跃沙坝、角半等4个康养旅游新村,年接待游客量达2000余人,2016年以来,康养旅游创收1350万元以上。螺髻阳光、石房子成功创建3A级景区,角半沟、傈僳水寨2个4A级景区已进入规划阶段。

近三年来,德昌县接待游客数年均增长量超过20%,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5%。2018年,该县接待游客383.91万人次,增长14%,旅游总收入16.9亿元,增长15%,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20.7%。转型跨越中,德昌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昂首挺胸,短短几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量质齐升,向着首位产业目标迈进。

抢抓机遇

高标准谋划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全方位、系统化优化提升区域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相融相盛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向。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州委、州政府作出“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决定”。

随着成昆铁路复线的即将开通,德昌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倾力构建“现代田园康养旅游示范县”的战略决策。

近年来,德昌上下也意识到,旅游产业尽管实现快速发展,但与攀枝花、西昌等周边县市旅游发展态势相比,旅游市场经营主体培育和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服务水平不高,旅游产品体量不大,旅游新品、龙头产品成长缓慢,增速相对缓慢,人均消费持续偏低,地方公共和社会投入明显不足,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活,已到了不进则退的关键节点。必须把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作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来抓,促进产城融合、产业融合,加快由“+旅游”向“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升级、从末端向前端前移。

——科学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完善。编制《德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修编“角半村”“黑龙潭景区”“小高南丝路古镇”“老鹰沟景区”“螺髻水镇”修建性详规。省住建厅批复同意《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鹿厂沟景区功能完善提升整治方案》及《索道可研报告》,开发方案的规划设计正在推进。“高丰枇杷农业公园”“茨达河流域十里桃花长廊”规划设计顺利完成。

——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德茨路、德南路、德煌路、德阿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完成鹿厂沟景区公路改扩建,螺髻山旅游公路、黑龙潭至大山旅游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主干线道路建设不断提升。同时,利用脱贫攻坚时机,全县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新村点增添不少,成昆复线建设为该县康养旅游解决了交通瓶颈。2016年以来,改扩建旅游厕所15个。

——大格局旅游初步形成。围绕打造精品旅游城市定位,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率先在全州建成特色农产品游、森林生态游、风电观光游、光伏太阳能产业基地游等产业链条。

——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出台《德昌县落实〈凉山州建设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实施方案〉配套专项方案》《德昌县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发展旅游首位产业的意见》等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凉山州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旅游首位产业发展扶持补助办法》。旅游市场综合服务监管、旅游产业运行机制日益完善,旅游综合执法显著加强,旅游诚信不断强化,旅游宣传、培训不断加大,旅游综合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涉旅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6月6日,与会展集团成功签订《德昌县安宁河谷农文旅特色小镇综合开发项目合作协议》《德昌螺髻山西片区暨鹿厂沟沿线旅游开发项目合作协议》;今年1月21日上午,德昌县2019文旅康养专题投资推介会在成都举行,6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100.8亿。

未来五年

建成安宁河国际康养中心

未来五年,德昌县将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战略,建设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现代林果业为支柱的特色经济体系,充分发挥旅游拉动力、融合力,形成新业态,培育旅游投资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形成乡村、水利、森林、工业、康养、文化、体育等旅游增长点,创建以旅游经济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把德昌建设成为安宁河国际康养中心,打造成攀西地区“慢游”胜地。

在全州《安宁河谷发展总体规划》《安宁河谷城镇体系规划》之下,德昌将构建以“总体规划”为纲,以“分期、重点景区、专项规划”为目的规划体系,修编完成《德昌县全域旅游规划》,逐步推动实现交通、城镇、国土等“多规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改变“基础设施是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最大短板”的状况,构建“1235”公路主骨架,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螺髻山、黑龙潭至大山旅游公路和角半村樱缘谷、六所古镇旅游、进村入社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到2020年,全县旅游厕所基本达到A级标准;规范建设县乡、景区三级旅游集散、景区游客中心,内部、营地停车场;规范全县旅游道路(街区)标示牌。力争用1至2年时间,创建角半、傈僳水寨2个4A级景区。

围绕游客“探险、休闲、娱乐、保健”四环节,强化“吃住行游购娱康体教”等要素保障,均衡布局全域旅游,重点打造集“田园生态”“阳光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响“春秋三百天、四季养生地”阳光康养优质品牌,依托景观辐射带动,逐步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借助德昌县安宁河谷农文旅特色小镇综合开发项目,打造以“滨河路”“凤凰嘴”为龙头的城市景观带,新建凤凰古镇、温泉小镇、体育小镇、凤凰水世界、医康养小镇等一批景点,着力打造“城中林、林中城、城中水、水中城”“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小巧玲珑”“一街一景、一街一树、一街一风格”的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味和吸引力。

目前,德昌县现有床位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成昆复线开通后,康养旅游产业可能出现“井喷”状况。德昌正利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村两委+公司+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动员广大农户利用闲置房屋改造,打造康养产业,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正大力发展德州生态农业园区农事体验等阳光休闲度假新业态,加快四川省姑姑山森林公园、四川省黑龙海子森林公园等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撬动雅砻江峡谷水域观光带、大陆槽原始林区等丰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加快和平水库和雅砻江2个德昌水体休闲、观光度假旅游区,“高丰枇杷园区”“茨达河流域十里桃花长廊”“奶油果种植示范园区”“四川省姑姑山森林公园”“四川省黑龙海子森林公园”等5个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产业园区”。深挖仓颉文化、凤凰文化、傈僳族文化,串联大石墓、钟鼓楼、字库塔、24处国家省州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以及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做大“九宫十八庙”佛道教文化,做强“沙坝”“南山”“金沙”为主的傈僳族文化,新建民族风情展示场所,着重展现傈僳族民族风情,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和土特产,打造诚信服务,打响傈僳族等文化品牌。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泱 张敏敏 张文俊 刘昌宁 买锐 

新闻推荐

德昌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

本报讯近日,德昌县局(分公司)党总支围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助推德昌烟草再上新台阶”主题,开展三月党日活动。...

德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德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