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的彝家种烟人

凉山日报 2018-04-18 08:37 大字

银里坡,是上世纪90年代凉山州德昌县铁炉镇春光村首批彝族万元户,当地方圆百里闻名的“明星人物”,家里不仅种植烟叶,还放养牛羊,从事客车营运,年收入近30万元。

多年来,铁炉镇的村民一直自力更生,坚持种植烟叶、青花椒、核桃等高收入经济作物,并未“等、靠、要”,不过分依赖政府。2017年,全镇烟农户均收入突破万元,位居全县前列。

1990年,银里坡积极响应德昌县委、县政府种植烤烟的号召,自己开荒辟地在坡地里种起了二十亩烤烟,“当时,村里种烟的人很少,普遍种植两三亩,但我们家老老小小10多口人,要想填饱肚子,只能比别人种得多,没想到就这样一不小心成为了首批万元户。”

“那个时候没有技术,没有经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银里坡说,没有钱买肥料,他就和16岁的大儿子、14岁的二儿子牵着牛车到几十里外的乡镇捡牛粪、马粪。不知道怎么种烟,他就直接在地里撒裸种,栽裸苗。每天早出晚归,那时收成1000多斤烟才卖了1000多元。

1991年,银里坡跟着马队去云南做工,看见那边的人种烟都用口袋套着育苗,烟苗成活率高,壮苗多。他一打听,才知道是营养袋假植育苗。

1992年,在咨询了县烟草公司技术人员后,仅有初中文化的银里坡,查阅了大量烟叶种植书籍,率先在全村用营养袋育苗,当年二十亩烟地就产出6000多斤烟叶。“按当时1.6元/斤的均价,6000多斤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银里坡笑呵呵地说。

那年,银里坡成了铁炉镇首个万元户。1993年,发家致富的他在村上买了块地,盖起了砖房,还买了彩电、冰箱,成了全村人的焦点。

乡亲们开始向银里坡“取经”种植烟叶,银里坡将自己的经验、技术和村民一起分享,百分之百推广使用营养袋育苗,铁炉镇烟叶产业迅速发展。

2002年后,全县采用漂浮式育苗,铁炉镇种烟的人更多了,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烟。

2010年,银里坡在种植烟叶的基础上,又开始养殖牛羊,种植青花椒。

今年,银里坡种植了28亩烟叶,种养殖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仅在县城里有了住房,儿子还做起了铁炉镇至县城的客运生意。

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年轻人学种植、学养殖,利用扶贫政策,与他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崔佼)

新闻推荐

省州县人大代表视察德昌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

本报讯4月10日,德昌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州、县人大代表分两组到王所镇响地村、麻栗镇大象坪村,围绕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视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家、侯启贵、何萍参加视察...

德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