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余用地指标跨市州流转 助200余万人挪穷窝

四川日报 2020-10-28 06:37 大字

探索□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寇敏芳

日前,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目前,四川省贫困地区累计签订协议省域内流转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规模9.8万亩,资金总额293亿元,流转量和筹资总额均居全国前列。

试点跨市州流转,节余指标变扶贫真金

蓝天白云下,河面碧波荡漾,粉墙黛瓦临水而建,房前屋后,千亩猕猴桃产业园蔚为壮观……这是巴中市恩阳区钱库村的新貌。

2016年,巴中在全国率先探路增减挂钩跨市州流转,4500亩节余指标流转到成都,给巴中带来了13亿元收入,相当于巴中一年公共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有了这笔钱,一座座巴山新居拔地而起,钱库村这样的“三无村”,一跃成为大巴山里的“明星村”。

2005年四川省入选第一批增减挂钩试点省份。省自然资源厅(原国土资源厅)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市(州)甚至跨省流转。2015年以来,四川省先后研究出台增减挂钩政策措施20余项,不断下放审批权限、优化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指标管理,搭建面向全省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网上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

创新增减挂钩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

2016年到2019年,四川省向国家争取到的增减挂钩指标逐年增加,累计达到67万亩,总量跃居全国第一。其中,直接下达贫困地区41万亩,占全省总量的72%。凉山州占比最大,截至目前,经批复的项目实施规划686个,全部实施完成后预计获得挂钩节余指标11.8万亩;已签订省内外挂钩指标流转协议5万亩,合同金额达150亿元。

增减挂钩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收益,通过将增减挂钩、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治、地灾防治等多项自然资源政策进行持续创新和组合运用,就能产生“1+1>2”的叠加效应和“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

在凉山州布拖县拉达乡店子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彝家新寨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干净整洁。57岁的贫困户阿布么尔洛对新房子赞不绝口,以前住在高山上,房是土坯房、路是泥土路,现在住上砖瓦房,公路修到家门口。住进这样的房子,他们一家只花了1万元,于2018年底顺利脱贫。

“我们把增减挂钩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打捆使用资金,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住房难题。”省自然资源厅用途管制处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省累计安排贫困地区挂钩项目2813个,下达挂钩规模92万亩;贫困地区流转交易节余指标协议规模17.21万亩,合同金额约513亿元;安排挂钩节余指标25万亩,用于保障2万余个新村、230余万贫困群众住房建设。增减挂钩项目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让四川200余万贫困人口“挪穷窝”。

★新闻多一点

如何实施增减挂钩?

项目实施后,农民搬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的集中居住区,原来占地面积较大的旧房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产生的多余建设用地指标即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流转到用地需求量大的经济发达地区。通过流转,经济发达地区拓展了用地空间,贫困地区则释放了土地活力。

新闻推荐

李子柒向家乡捐赠爱心月饼

李子柒给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的团员青年送去暖心物资本报讯(记者李浩瑄文/图)昨(25)日,李子柒向家乡捐赠月饼礼盒发放仪式在团...

布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布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